賴清德宣布2030前政府投入9千億促淨零轉型 醫界挺永續:減碳行動決定下一代生存條件
賴清德宣布2030前投入9千億促淨零轉型 醫界挺永續:減碳行動決定下一代生存條件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健康挑戰雙重壓力,台灣政府展開前所未有的淨零轉型工程。總統賴清德8月17日出席「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院長永續講堂」時正式宣布,政府將在2030年前投入9千億元,帶動民間投資達4兆元,全力推動台灣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他強調:「今日的減碳行動,將決定下一代的生存條件。」
這場論壇聚集全台醫學中心院長、副院長與多位醫療專業人士,是醫界與政策端攜手邁向永續轉型的重要時刻。賴清德不僅明確描繪政策藍圖,更點出醫界在氣候與健康議題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宣示要以國家力量做醫界最堅強的後盾。
氣候變遷危機牽動全民健康:政府責無旁貸
「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議題,更是健康議題,甚至是生存議題。」賴清德在致詞中開宗明義指出極端氣候對人類的深遠衝擊。他提到,高溫、熱浪、水災、乾旱與空氣污染等,將直接影響傳染病傳播、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與心理健康,甚至影響糧食安全與整體醫療負擔。
這些挑戰已不再是科學研究中的預測,而是全球正在經歷的現實。台灣近年來面對的強降雨、熱浪、颱風頻率與強度的異常變化,都是氣候變遷帶來的實證。賴清德強調:「我們沒有選擇權,只有行動的責任。」
(圖/AI生成示意)
成立氣候對策委員會 跨部會啟動國家級轉型
上任以來,賴清德隨即在總統府內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象徵最高層級的政策承諾。該委員會由行政院國發會、環境部牽頭,動員六大關鍵部會——能源、製造、住商、交通、農業與環境等部門,針對碳排熱點制定行動方案。
在論壇上,賴清德詳細說明階段性目標路徑:
2030年前減碳28%±2(以2005年碳排為基準)
2035年前減碳32%±2(以2000年碳排為基準)
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這一規劃並非空談,而是對接國際標準(如歐盟、美國的碳中和政策)與台灣產業發展現實的綜合戰略。透過分階段、可量化的減碳目標,台灣不僅展現對氣候責任的積極回應,也力求在全球綠色經濟中搶佔先機。
政府出資9千億 引導4兆民間綠色投資
要實踐淨零轉型,資金是關鍵。賴清德明確表示,政府將於2030年前編列總額達9千億元的新投資,作為政策引導與產業誘因,鼓勵企業與金融機構加碼投入綠能、循環經濟與低碳科技。
(圖/AI生成示意)
預估透過政府資金槓桿效應,可帶動高達**4兆元的民間投資**。這筆巨額資金將用於四大面向:
1. 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穩定綠電供應、強化電網基礎建設
2. 產業升級:協助製造業導入低碳技術與碳足跡管理
3. 生活永續:推動低碳交通、綠建築與居家節能
4. 醫療系統:全面推動醫療院所淨零轉型,落實碳盤查與節能設備更新
這樣的架構不僅有利經濟體質轉型,也能創造綠色就業與技術輸出新動能。賴清德表示,目標是打造「安全、有競爭力、有韌性與可持續」的新社會系統。
醫療體系也要轉型:從碳盤查到節能行動
賴清德特別點出醫療體系在減碳工作中的關鍵地位。他指出,衛福部自去年起推動醫療機構的碳盤查工作,首波已完成40家醫院的導入作業,未來將逐步擴及全國各級醫療院所與診所。
他鼓勵醫界參考長庚與榮總體系的經驗,不僅要盤查數據,更要制定具體行動計畫,例如更新耗能設備、建置節能照明與空調系統、減少一次性醫材浪費等,逐步達到淨零碳排的標準。
「醫院不是能源消耗的旁觀者,而是永續社會的參與者。」他強調,醫療從業者在守護健康的同時,也肩負地球健康的責任。
健保預算與癌症新藥基金同步成長
在論壇上,賴清德也不忘提及健保與醫療政策改革。他透露,2024年健保總額成長幅度創近年佳績,並已針對長期由健保支付、但應另設預算的項目進行剔除作業,估計將釋出100至200億元的資源重新配置。
最受矚目的,是政府設立的「癌症新藥基金」,規模達100億元。2023年已先行編列50億,2025年將補足剩餘金額,確保弱勢患者能使用先進療法。他強調:「未來每年用多少、補多少,健保費編列將依據實際支出機制對應。」
此外,篩檢預算也大幅提升。2024年起篩檢經費由20億拉高至60億元,擴大涵蓋癌症篩檢項目與年齡層,實現「早期檢查、早期治療、健康長壽」的政策願景。
「健康台灣深耕計劃」比照高教卓越計畫 五年投資近500億
賴清德在談話中回憶,當年陳水扁總統啟動高教卓越計劃(5年500億)讓台灣大學進入世界百大行列。他以此為比喻,指出目前由政府主導的「健康台灣深耕計劃」,5年內預計也投入約500億元,希望推動台灣醫療體系進入國際舞台。
此計劃涵蓋:
* 醫療人才培育與跨域合作
* 生醫產業研發推動
* 地方醫療服務網強化
* 醫學倫理與公衛系統升級
他強調,台灣企業已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醫界不能落後;未來政府將成為醫界發展最堅強的後盾。
生醫、科技、醫界三方結盟 迎向AI醫療主權時代
展望未來,賴清德呼籲醫界積極參與生醫領域與人工智慧應用。他透露,政府已啟動「AI新十大建設」藍圖,期望在醫療、法律、金融三大領域打造「台灣主權AI」。
他指出,AI醫療不僅是提升效率與準確度的工具,更攸關資料主權與醫療安全,未來希望醫界能與科技界攜手,建立屬於台灣的智慧醫療系統,讓醫療技術站上全球競技場。
各界回應:政策願景值得肯定 期待落實配套細節
賴清德提出的9千億投資政策與醫療永續藍圖,引起醫界與產業界廣泛回響。
長庚醫院副院長表示:「醫療減碳不是口號,而是能確實落實的日常管理行動,政府的支持能讓這條路走得更穩。」
台灣醫策會代表也指出,從碳盤查到碳中和需建置完整的監測與驗證系統,建議政府推動醫療綠能指標制度,提供醫院參考與誘因。
永續學者則強調,公共預算與綠色投資需透明化並設立專責審查機制,避免資源錯配。亦呼籲政府應同步建立碳稅、碳交易與外部成本內部化政策,加快社會整體轉型速度。
結語:減碳不是選擇,是責任
「我們這一代人的減碳行動,將決定下一代是否有安全的生存空間。」這句話成為賴清德演講的核心訊息,也是台灣邁向永續之路的宣言。
在全球面對氣候急迫性的此刻,台灣選擇以國家政策與資源推動醫療與能源同步轉型,象徵著台灣已經準備好從被動應對者,轉身成為積極的實踐者。賴清德這場演講,不只是政策宣示,更是台灣進入「綠色國家時代」的重要里程碑。
更多eNews報導
賀瓏「公開天殘遺書」掀議!友人怒揭真相 凱莉不捨5字力挺被讚爆
「孫生離世,我也會離世」網紅DK道歉關機 坦言:聖母病發作
最新生活新聞
-
-
農業部召開養殖及海洋漁業因應美國關稅座談會 透過支持方案提升產業因應韌性
(22 分鐘前) -
全台6處棲地 海龜產卵創新高
(25 分鐘前) -
南投集團婚禮報名中 免費婚紗租借、午宴、家電帶回家
(26 分鐘前) -
孕婦看診堅持送水果禮盒 台大名醫回家後見「藏1物品」嚇傻
(3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