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捕捉「神秘星際彗星」接近地球 哈佛教授驚:可能是外星母艦
星際彗星「3I/亞特拉斯彗星」(3I/ATLAS)正以驚人速度穿越太陽系、接近地球,預計將於2025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抵達地球附近。對此,哈佛大學教授艾維.勒布(Avi Loeb)提出一項引人注目的假設,認為這顆彗星可能並非自然形成的天體,而是一艘外星飛船或母艦。此一說法迅速在全球科學界掀起熱烈討論。
▲ 哈伯於2025年7月21日所拍攝星際彗星3I/ATLAS的影像,顯示這顆彗星的固體冰核上有一個淚滴狀的塵埃繭。 (圖/翻攝自NASA官網)
「3I/亞特拉斯彗星」最早於2025年7月1日,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資助、設置於智利里奧烏爾塔多(Río Hurtado)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持續報警系統」(ATLAS)巡測望遠鏡所發現,成為人類在太陽系中探測到的第三個星際天體。隨著「3I/亞特拉斯彗星」以驚人速度接近地球,儘管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ESA)已將其歸類為星際彗星,並認為其運行軌跡與行為符合現有星際彗星的特徵,但科學界對其真實本質仍持開放態度,並展開熱烈討論。
對此,哈佛大學教授勒布提出一項引人注目的假設,認為這顆天體可能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具備科技設計的產物,甚至可能是一艘外星母艦,攜帶探測器或其他裝置。勒布將「3I/亞特拉斯彗星」與科幻小說大師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於1972年出版的《拉瑪任務》(Rendezvous with Rama)進行類比。該小說描繪一個神秘的外太空物體進入太陽系,最終被證實是一艘外星飛船。勒布認為,眼前這顆彗星的行為與小說情節驚人相似,值得深入研究。
根據勒布的估算,「3I/亞特拉斯彗星」預計將於2025年11月21日至12月5日之間抵達地球附近,目前正以每小時約135,000英里的速度航行。NASA資料顯示,該天體將於10月30日抵達最接近太陽的位置,屆時距離地球約1.3億英里。由於距離仍遠,科學家尚無法精確測量其大小,但初步推測其直徑約在20至24公里之間,遠大於先前探測到的星際天體,例如2017年出現的「奧陌陌」(ʻOumuamua),僅約100公尺長。勒布指出,這顆彗星不僅體積龐大,其筆直通向內太陽系的軌跡也異常精準,這些特徵都值得進一步探究。他承認,將其歸類為星際彗星是最簡單的解釋,但強調在缺乏更多數據前,不應排除其為高等科技產物的可能性。
然而,勒布的理論並未獲得所有科學家的認同。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天文學家林托特(Chris Lintott)直言,將其視為外星探測器的說法是「胡說八道」,並警告此類言論可能模糊對天體本質的科學研究。其他天文學家則強調:「非凡的主張,必須有非凡的證據。」儘管爭議不斷,勒布仍堅持他的立場。他警告,如果「3I/亞特拉斯彗星」真的是一艘外星飛行器,它可能友好的,也可能構成潛在威脅,它或許攜帶旨在幫助人類的技術,也可能構成危險。他呼籲,所有星際天體都應被仔細研究,以確認其是否為自然產物,或是來自其他文明的造物。
哈伯太空望遠鏡近期拍攝到了這顆彗星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影像,提供了更多關於其大小和物理特性的資訊。哈伯的觀測顯示,這顆彗星的固態冰核直徑的上限約為5.6公里,最小可能僅約320公尺。儘管哈伯具備高解析能力,目前仍無法直接觀測到彗星的核心結構。為了進一步了解這顆星際訪客,NASA旗下多項任務,包括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尼爾.格雷爾斯雨燕天文台(Neil Gehrels Swift Observatory)以及凱克天文臺(Keck Observatory),都將持續進行多波段觀測,以揭示其化學成分與物理特性。哈伯的影像還顯示,彗星在受太陽加熱的一側噴出塵埃羽流,並形成一條明顯的塵埃尾。
儘管科學家已掌握部分軌跡與物理參數,但「3I/亞特拉斯彗星」的真正起源仍是謎。研究人員形容,試圖追溯其來源就像在千分之一秒內瞥見一顆高速飛行的步槍子彈,幾乎無法精確判定其出發點。NASA的多項任務將持續提供觀測數據,為這第三顆星際闖入者建立更完整的科學圖像。根據預測,「3I/亞特拉斯彗星」在9月前仍可由地面望遠鏡觀測,但隨著其逐漸接近太陽,將進入觀測盲區,預計在12月初,彗星將重新出現在太陽的另一側,屆時科學家將有機會再次進行觀測與分析。相關研究成果預計發表於《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期刊,目前已在arXiv平台上公開初步資料。
更多eNews報導
26歲百萬網紅驚傳車禍!遭甩飛車外慘亡 「死亡預告成真」網嚇壞
「孫生離世,我也會離世」網紅DK道歉關機 坦言:聖母病發作
最新生活新聞
-
-
明華園睽違10年金門首演《貓神》 華麗視覺饗宴撼動萬名鄉親
(53 分鐘前) -
中部電競最大盛事 2025臺中電競嘉年華圓滿落幕! 成功打造電競友善城市
(55 分鐘前) -
「決戰BMI!要你走7000」開跑 張麗善邀請民眾走出健康拿好禮
(1 小時前) -
廣東鱷龜遭主人遺忘一年 餓成「骷髏」仍奇蹟存活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