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 教育廣播電台
學美美學成果發表 全臺25所校園美感變身
由教育部發起,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進入第二年,透過特色教室、機能收納、指標及空間翻轉、閒置空間再造以及生態學習等五大類改造計畫,挑戰25所學校美感變身工程,今天也在松菸文創園區舉行成果分享會。
新北市深坑國中設計團隊將一樓川堂以及二三樓樓梯間改造為多功能活動空間,深坑國中陳衍鈴主任說,川堂有38年的歷史,原本的空間限制了學生對美的想像,改造後猶如變形金剛般的多元空間,讓師生瞭解何謂減法美學,重新思考美的定義,未來也希望跟設計師繼續合作,讓改造併發更多的可能性。
台南市西港國中將閒置的視聽教室改造為圖書室,白色基調搭配木質元素讓空間舒適明亮,更打開其中一面牆,讓學生在看書的同時也能親近室外五十多年的老榕樹。
嘉義縣嘉北國小的改造團隊設計出全國第一個多達四種變換模組的管樂教室,教學、團練、表演、獨奏都有適合練習、表演的地方,改造過程也邀請在地的水電、油漆師傅帶著孩子一起參與,陳貞潔主任說,除了收納空間變多這些硬體上的改變,最大的變化是孩子的行為與表現,孩子知道這個教室是很多人一起努力完成的,會變得更愛護這間教室。
成果分享會由教育部次長蔡清華主持,監察院范巽綠監委、林盛豐監委、立法委員吳思瑤、林奕華也特別到場參與,蔡清華次長表示,過去學校工程多重視實用,第二期的美感計畫讓美感學習跟生活結合,希望這樣的作法可以變成一種模式,未來慢慢擴大在校園中開花結果。
最新生活新聞
-
-
後疫情時代餐飲業微幅成長 法籍主廚分享初夏好食
(6 小時前) -
高雄農改場網室技研 全台四季都有百香果
(6 小時前) -
台北一堆夜市難玩?網指殘酷共同點
(6 小時前) -
提早預備雙語師資 北市從6大管道開始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