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6 | 今傳媒

社會各界引頸期盼AI基本法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率先提出國內首部民間版草案


社會各界引頸期盼AI基本法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率先提出國內首部民間版草案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立法院今(16)日由國民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主持召開《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公聽會,廣邀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我國AI法制發展方向,以及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內容。葛如鈞表示,人工智慧基本法的立法目的,除了防範AI可能帶來的風險,更在於促進AI發展、接軌國際、落實數位平權,打造智慧國家。今日出席公聽會的學者專家,對於AI法制都有深入的研究,並於公聽會上強調完善AI法制的重要性。葛委員並特別感謝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

該基金會率先提出國內首部民間版《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對法案內容與完善具有實質助益。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執行長暨實踐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張麗卿指出,該基金會長期致力推動我國AI法制建構,大力倡議制定人工智慧基本法,2021年間結合12位AI法律專家學者及多位外部諮詢委員,歷經長時間研究,於2023年3月提出台灣第一部民間版本的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該草案並於2024年3月,由立法委員吳宗憲、洪孟楷、葛如鈞與基金會朱兆民董事長、張麗卿執行長共同召開記者會,正式提交立法院。隨後,2024年7月國科會也公布官方版的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並相繼有多位立委提出各種版本的草案,表示台灣社會對於人工智慧基本法的制定,已經形成廣泛共識。未來有關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的相關議題,必當竭盡心力,樂於協助,不論是在法規研擬、政策建言或推動社會各界對人工智慧治理的理解與參與,皆願盡一己之力,共同促進台灣AI法治的健全發展。


立法委員吳宗憲也在公聽會表示,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的堆疊累積不同,發展非常迅速,相關法制的建構也是刻不容緩。希望能儘速推動人工智慧基本法,因為只有在訂定基本法來確立方向後,各領域的相關作用法才能更加順利的推動。目前各界也提出許多不同版本,未來在彙整大家的寶貴經驗與意見後,希望能推出最好的基本法。這段時間也特別感謝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給予我們的專業指導與經驗傳承。



社會各界引頸期盼AI基本法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率先提出國內首部民間版草案


中央研究院法律所李建良特聘研究員就生成式人工智慧可能產生的風險,如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保護及個人資料保護與資料治理問題,提出建立防護監管機制、確保資料合法性與透明度、強化去識別化技術等相關對策與治理方向。


陽明交通科法學院林志潔特聘教授提及,人工智慧基本法應兼顧創新與監管,採風險分級管理,保障基本權利,促進跨部會協調與國際合作。立法不僅是單一主管機關之事,須整合科技、法務、衛福、教育等部門。而且法制設計要與全球接軌,特別是與歐盟、美國、韓國等AI立法先行者。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