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5-08-24 | 今傳媒

「都設小學堂」系列-什麼是開放空間? 高市都發局:讓建築環境獲得調節與喘息


「都設小學堂」系列-什麼是開放空間? 高市都發局:讓建築環境獲得調節與喘息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持續透過「都設小學堂」系列,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市民介紹都市設計的重要概念。本次主題聚焦「開放空間」,如何透過開放空間的妥善規劃,不僅讓城市更宜居、更具魅力,也能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質。都市發展局長吳文彥指出,開放空間猶如城市的「肺」,能讓緊密的建築環境獲得調節與喘息。


都發局表示,市府透過都市計畫及都市設計審查規範,引導開發案保留綠化空間與人行步道,不僅增添城市景觀,也能降低熱島效應、改善通風環境,進而營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開放空間大致可分三種樣態,首先是最普遍的「建築退縮空間」,一般沿道路或綠地退縮4至6公尺,重要區域如美術館地區、多功能經貿園區更達10公尺以上。藉由規範人行步道寬度、喬木植栽間距與街道家具配置,提供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相當於在城市裡增添一條綠意盎然的生活廊道。



「都設小學堂」系列-什麼是開放空間? 高市都發局:讓建築環境獲得調節與喘息


第二,是「街角廣場」,面積介於50至200平方公尺,是社區的公共客廳,並因地制宜規劃不同規模與功能,既能散步、休憩,也能成為鄰里聚會場所。例如高雄大學地區依據區位設置甲、乙、丙三類街角空間,其中丙類需達 200 平方公尺以上,並兼具防災功能。勝利安居社會住宅則配合鳳山國定古蹟「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都市計畫規定在勝利路留設兩處街角廣場,兼具通行與休憩功能,既方便行人通行,也提供居民休憩與交流空間。


第三,是「臨古蹟、歷史建築、車站或特殊地區」的開放空間,這類空間除了文化保存與自然景觀維護,也具有交通轉運與生活休憩等功能。例如,中都唐榮磚窯廠周邊規劃20公尺綠化廊帶串聯園道,形成完整的文化保存緩衝區;楠梓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因臨近半屏山,要求集中留設開放空間,讓自然山景與都市紋理和諧融合;鳳山車站專用區則配合鐵路地下化,於車站專用區內保留 15 公尺與 12 公尺的帶狀公共空間,不僅供人行與自行車通行,亦結合戶外活動、餐飲及藝文展演,打造融合交通與生活的綠色文化廊帶。


吳文彥局長強調,開放空間的規劃不僅是法規要求,更是實現永續城市的關鍵。它能減緩熱島效應、促進生態多樣性,更重要的是提供居民運動、休閒與社交的場域。未來市府將持續透過設計審查,引導開發案持續創造更多高品質的開放空間,讓高雄成為一座「會呼吸、有溫度」的城市。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