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 大成報
[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花蓮報導]第59屆金鐘獎節目類頒獎典禮18日登場,節目類剪輯獎由《叫我野孩子2》潘信安拿下,潘信安為慈濟大學102級傳播系校友。獲知潘信安敲響金鐘的第一時消息,師生們便紛紛透過社群媒體分享這好消息,讚許潘信安真是「慈大之光」。
潘信安畢業後從事影像工作,喜歡透過鏡頭傳遞能量、為弱勢發聲,曾以《公視紀實-雙面曹理歐》入圍57屆電視金鐘獎【一般節目類攝影獎】;今年則以《叫我野孩子2》【節目類剪輯獎】敲響金鐘。
《叫我野孩子2》臺灣第一個讓孩子體驗自然生活的兒童實境節目,核心理念就是鼓勵孩子放下3C、走進大自然。第一季讓孩子體驗從採集到農耕的歷程,透過食物深入台灣這塊土地。第二季透過構築,讓孩子自己動手作,透過在大自然裡練習構築,與土地有更深的互動,讓孩子在過程當中找回動手做的渴望,激發創意也鍛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讀慈濟大學傳播系的他,求學期間獲得106年青年獎章和全國大專優秀青年獎,103年投入學校的川愛志工隊服務,連續三年帶領隊員從花蓮社區經營到海外服務,讓兩岸青年志工將熱忱化為行動,展現創意與服務力。曾在慈濟大學創立慈大網路電視台FAN TV,但因為經營需要花太多精力且沒有順利傳承,一年後就倒閉了,但他認為敢試、敢行動就是最重要的。就像他們曾到富源社區帶孩子拍照、認識自己的家鄉一樣,除了帶孩子玩,潘信安說:「我們也培養孩子成為“小導覽員”,讓孩子帶遊客以闖關遊戲的方式認識當地,把整個社區當作實境節目現場」,還在學校大愛樓為社區的老人、孩子舉辦花甲童心展。
潘信安之前受邀返回慈大演講曾提及,因緣不可思議,《叫我野孩子》影片拍攝的地方其實就是自己畢業製作拍攝、重建的達路岸。緣分從大學開始,他也沒有想過會因為拍攝節目再回去。節目中可以看見一直是孩子在帶領我們在這個大自然裡面探索,潘信安也說:「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當一個野孩子無止盡的嘗試、挑戰,用行動探索自己生命的邊界。」因為想像不能帶你跨出那一步,但行動可以。
甫獲金鐘獎的潘信安說,感恩慈濟大學傳播學系提供「豐富的軟硬體資源及扎實訓練」,特別是在大愛台的支持下,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學校設備進行實務操作,這也讓他有更多的容錯率可以去嘗試。而大學期間廣電學程的嚴格訓練,都為他後來的發展奠定基礎。除了實務技能,更重要的是「同理心與善良的培養」,慈大的教育讓他學會了關心人文、土地和自然,在花蓮的學習經驗讓他更貼近社區與部落,也深深影響了他後來的紀錄片題材選擇與風格。
潘信安也鼓勵學弟妹們要「勇於嘗試,挑戰自我」,將課堂所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不要只為了完成作業。他強調「嘗試與錯誤」非常重要,學習不應局限於課堂,應該不斷實踐所學,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從失敗中成長,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社會中找自己的立足點。
「太棒了!實至名歸!」慈濟大學何縕琪副校長得知潘信安獲得金鐘獎後的第一個反應。一路看著潘信安成長的何副校長說,信安一直期許自己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11、12歲時就曾入圍小金鐘兒童節目主持人獎,這十多年來他不斷努力,堅持自己的目標,遇到挫折時永不放棄,讓自己重新歸零再開始,終於實現夢想。何副校長還特別提到,每個人都要有夢想,年輕人應該勇敢地追夢,但最重要的是要能夠付諸「實踐」。潘信安每個階段都不斷學習、創新,並在實踐中成長,這使他成為一個更加優秀且有影響力的人。何副校長也鼓勵慈濟大學的學弟妹們,像潘信安一樣找到自己的夢想,並且勇敢追夢,同時具備實踐力和想像力。就如同上人所說的,要對社會貢獻良能,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他人。
慈大傳播系校友潘信安 獲金鐘獎節目類剪輯獎
[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花蓮報導]第59屆金鐘獎節目類頒獎典禮18日登場,節目類剪輯獎由《叫我野孩子2》潘信安拿下,潘信安為慈濟大學102級傳播系校友。獲知潘信安敲響金鐘的第一時消息,師生們便紛紛透過社群媒體分享這好消息,讚許潘信安真是「慈大之光」。
潘信安畢業後從事影像工作,喜歡透過鏡頭傳遞能量、為弱勢發聲,曾以《公視紀實-雙面曹理歐》入圍57屆電視金鐘獎【一般節目類攝影獎】;今年則以《叫我野孩子2》【節目類剪輯獎】敲響金鐘。
《叫我野孩子2》臺灣第一個讓孩子體驗自然生活的兒童實境節目,核心理念就是鼓勵孩子放下3C、走進大自然。第一季讓孩子體驗從採集到農耕的歷程,透過食物深入台灣這塊土地。第二季透過構築,讓孩子自己動手作,透過在大自然裡練習構築,與土地有更深的互動,讓孩子在過程當中找回動手做的渴望,激發創意也鍛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讀慈濟大學傳播系的他,求學期間獲得106年青年獎章和全國大專優秀青年獎,103年投入學校的川愛志工隊服務,連續三年帶領隊員從花蓮社區經營到海外服務,讓兩岸青年志工將熱忱化為行動,展現創意與服務力。曾在慈濟大學創立慈大網路電視台FAN TV,但因為經營需要花太多精力且沒有順利傳承,一年後就倒閉了,但他認為敢試、敢行動就是最重要的。就像他們曾到富源社區帶孩子拍照、認識自己的家鄉一樣,除了帶孩子玩,潘信安說:「我們也培養孩子成為“小導覽員”,讓孩子帶遊客以闖關遊戲的方式認識當地,把整個社區當作實境節目現場」,還在學校大愛樓為社區的老人、孩子舉辦花甲童心展。
潘信安之前受邀返回慈大演講曾提及,因緣不可思議,《叫我野孩子》影片拍攝的地方其實就是自己畢業製作拍攝、重建的達路岸。緣分從大學開始,他也沒有想過會因為拍攝節目再回去。節目中可以看見一直是孩子在帶領我們在這個大自然裡面探索,潘信安也說:「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當一個野孩子無止盡的嘗試、挑戰,用行動探索自己生命的邊界。」因為想像不能帶你跨出那一步,但行動可以。
甫獲金鐘獎的潘信安說,感恩慈濟大學傳播學系提供「豐富的軟硬體資源及扎實訓練」,特別是在大愛台的支持下,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學校設備進行實務操作,這也讓他有更多的容錯率可以去嘗試。而大學期間廣電學程的嚴格訓練,都為他後來的發展奠定基礎。除了實務技能,更重要的是「同理心與善良的培養」,慈大的教育讓他學會了關心人文、土地和自然,在花蓮的學習經驗讓他更貼近社區與部落,也深深影響了他後來的紀錄片題材選擇與風格。
潘信安也鼓勵學弟妹們要「勇於嘗試,挑戰自我」,將課堂所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不要只為了完成作業。他強調「嘗試與錯誤」非常重要,學習不應局限於課堂,應該不斷實踐所學,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從失敗中成長,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社會中找自己的立足點。
「太棒了!實至名歸!」慈濟大學何縕琪副校長得知潘信安獲得金鐘獎後的第一個反應。一路看著潘信安成長的何副校長說,信安一直期許自己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11、12歲時就曾入圍小金鐘兒童節目主持人獎,這十多年來他不斷努力,堅持自己的目標,遇到挫折時永不放棄,讓自己重新歸零再開始,終於實現夢想。何副校長還特別提到,每個人都要有夢想,年輕人應該勇敢地追夢,但最重要的是要能夠付諸「實踐」。潘信安每個階段都不斷學習、創新,並在實踐中成長,這使他成為一個更加優秀且有影響力的人。何副校長也鼓勵慈濟大學的學弟妹們,像潘信安一樣找到自己的夢想,並且勇敢追夢,同時具備實踐力和想像力。就如同上人所說的,要對社會貢獻良能,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他人。
最新生活新聞
-
臺南棒球歷史展11/30登場 邀您見證百年棒球記憶
(22 分鐘前) -
天兔颱風農損逾111萬 受損作物主要為大豆
(35 分鐘前) -
93年次以前具碩士學位者 仍得申請研發役
(38 分鐘前) -
教育部全國民俗體育競賽 參賽人數再創新高
(48 分鐘前) -
明後兩天各地氣溫回升 北部、東北部18到23度濕涼舒爽
(5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