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難,十方馳援」 慈濟 顏博文執行長分享光復鄉救災歷程

【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9 月 23 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花蓮縣光復鄉嚴重災情。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自 24 日起,每日在光復災區坐鎮調度,協助災後復原與慰問關懷,不僅提供熱食、安置設備、急救難物資,調度青年志工投入復原,還送電腦及文具助學子復學。10 月 4 日起,慈濟啟動受災戶每戶五萬元慰問金發放,至 5 日已發放 1111 戶,總計 5555 萬元,為鄉親提供應急支援。
10 月 5 日,顏博文執行長在花蓮靜思堂「2025 年慈濟國際人醫會年會」上,以「一方有難,十方馳援」為主題,分享救災歷程。他指出,災難源於天然堰塞湖潰堤,該湖蓄水量達 9100 萬噸,因去年形成後上游土石鬆動,加上今年 7 月起連續四颱帶來大量降雨,湖水壓力劇增,終於潰堤,洪水與土石重創萬榮、光復、鳳林三鄉,地勢低平的光復鄉成為重災區。
顏博文提到,災後台九線通往光復的橋梁全斷,佛祖街土石流厚 1.5 公尺,清理困難,雖災前縣府已撤離,仍有 18 人罹難。慈濟志工 24 日即刻勘災,連假展開大規模救援,全台「鏟子超人」踴躍支援。光復鄉高齡人口多,志工需繞行台 11 線及鐵路往返,耗時倍增。初期清淤緩慢,首日 300 人僅清理 15 戶,後隨媒體報導,志工人數大增,行動餐車、醫療志工、充電服務等陸續到位,街頭商家也主動提供飲食。
據統計,風災期間志工報名達 18400 人,其中社會志工 10997 人、慈濟志工 7404 人,非慈濟志工平均年齡 29 歲,慈濟志工 60 歲,展現青銀共善力量。顏博文總結,救災中出現土石、超人、物資「三種溢流」,強調救災需把握時效,公私協力、精準應對。
慈濟在馬太鞍溪災後的迅速行動,從物資供應到資金補助,從志工動員到醫療支援,全方位覆蓋災民需求,18400 名志工的青銀共善更讓人看見社會凝聚力。顏博文執行長提出的「三種溢流」,生動概括救災中的危機與溫暖。這次救援不僅是災後重建的助力,更展現「一方有難,十方馳援」的精神,為災區帶去希望,也為社會互助樹立典範。


最新生活新聞
-
2025/10/06 空氣品質說明(10:30)
(24 分鐘前) -
土地建物參考資訊檔省時又方便 竹市府提醒交易前同步查詢更安心
(38 分鐘前) -
哈隆颱風大迴轉直逼強颱 對台灣無影響
(39 分鐘前) -
治洪納自然解方 食蟹(犬蒙)現蹤、國寶魚棲地變友善
(44 分鐘前) -
福德正神聖誕 林瑞彥副市長參拜守護四城門土地公廟祈求國泰民安
(4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