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仿冒的名畫?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詐騙無無所不在,從假新聞、深度偽造、到身分詐欺。現代人容易深陷於數位詐騙的文化之中,而這種現象又因人工智慧而日益增強,我們很容易認為欺騙本身是網路時代的高科技發明。
但是,最近羅馬警方破獲一個精心設計但技術含量低的藝術品偽造作坊,這提醒我們,藝術世界中的欺騙有著悠久而傳奇的歷史,說到偽造和虛假,太陽底下確實沒有新鮮事。
今年2月19日,義大利當局沒收了 70 多件被錯誤地歸為著名藝術家(從畢沙羅到畢卡索、從倫勃朗到朵拉·瑪爾)作品的偽造藝術品,以及用於模仿老式畫布的材料、藝術家簽名和已停業畫廊的印章。這名尚未被抓獲的嫌疑人被認為利用 Catawiki 和 eBay 等線上平台兜售假冒商品,並用他們偽造的令人信服的真品證書欺騙潛在買家。
要成為一名成功的藝術品偽造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熟練的技術,還需要了解歷史與化學知識,不合時宜的顏料都會暴露真面目。德國一名偽造者因為使用不合時宜的顏料被發現。
圖片取自:(wikimedia)
藝術家的手,他們經過研究並本能的筆觸和繪圖技巧,無異於在畫布和紙上作品上留下的指紋。藝術家的輕盈觸感和另一位藝術家的堅定筆觸是極難偽造的。曾經有一名英國偽畫者利用酒精平復壓力,使他在偽造畫作時能夠讓畫筆流暢,但最終被發現。
作為驗證藝術作品真偽的最後一道保障,請研究畫家落款的拼字。收藏家皮埃爾·拉格朗日 (Pierre Lagrange)曾經花了 1700 萬美元購買到一幅贗品。這幅畫作是一幅 12×18 英寸(30×46 厘米)的小畫作,被錯誤地歸為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傑克遜·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的作品。波洛克以其流暢的風格而聞名,他的簽名出奇地清晰,在最後的“k”前有一個明顯的“c”,但這幅贗品並沒有。
歷史上有很多知名的贗品。像是十年來,法國藝術家保羅高更創作的一座 18.5 英寸的陶瓷牧神鵰塑一直是芝加哥藝術學院的珍貴藝術品。但在 2007 年,它被揭露只是英格蘭北部格林哈爾家族製作和出售的眾多贗品之一,該家族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臭名昭著的藝術品偽造家族之一。
另外,威廉莎士比亞的一幅署名日期為 1609 年的肖像畫長期以來被許多人認為是這位英國劇作家生前創作的罕見肖像畫。但 2005 年倫敦國家肖像館的藝術專家進行了調查,確定這幅木板油畫的年代只有 19 世紀初。原因是該幅畫作的顏料中含有鉻黃,這種顏料在19 世紀初才出現。
資料來源:https://www.bbc.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生活新聞
-
-
佐登妮絲城堡迎端午連假 《法國時光》盛大開展
(17 分鐘前) -
台大生擺攤連署罷免 台大校長:都在校外
(24 分鐘前) -
竹縣推動產業發展 楊文科縣長關切竹北第一公墓禁葬遷葬及台知園區進度
(26 分鐘前) -
管制中生修讀關鍵技術 教育部:下學年實施
(3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