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6° / 23° )
氣象
2025-04-24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柏林傳統夜生活不再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過去德國的柏林一向以酒吧、夜總會、各式各業供不想睡覺的年輕人喝酒聊天的夜生活聞名,但現在情況似乎已經有些改變。


柏林的享樂主義和科技折磨的夜生活與這座城市的文化特徵深深交織在一起,在租金上漲、中產階級化和派對動態變化的背景下,一系列場所的關閉引發了人們對未來的許多擔憂。當然,德語中有一個詞來形容這種現象:Clubsterben,即俱樂部死亡。再加上新冠疫情,許多俱樂部都已經倒閉。


柏林地下音樂界在 20 世紀 90 年代柏林牆倒塌後出現,當時共產主義的崩潰和長期的經濟衰退,許多廢棄的的工廠和河畔倉庫成為 DIY 狂歡的絕佳場所,但現在已經讓位於中產階級化和大企業的湧入。


但因為租金大幅上漲,能源、人員和 DJ 的成本也隨之上升,曾經每週末擠滿柏林俱樂部的年輕遊客數量也已減少,但如果你知道去哪裡尋找,地球上仍然很少有地方能像德國首都一樣擁有如此豐富的夜生活。



柏林傳統夜生活不再

圖片取自:(示意圖wikipedia)

柏林的主流俱樂部文化也受到了中年人的尊重:Z 世代潮人的父母年輕時曾在 Berghain 和 Tresor 等俱樂部跳舞,而去年,穩重的德國政界人士對德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會將柏林的電子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表示讚賞——土耳其風笛、歐洲獵鷹或因紐特鼓舞等也獲得了這一稱號。


柏林俱樂部仍然是派對愛好者和電子音樂愛好者的熱門目的地,甚至對中年及以上的人來說也是如此。但是,儘管年輕的俱樂部成員仍然佔了人群的很大一部分,不過人數已經沒那麼多。部分原因可能反映了更高的成本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最近的幾項研究表明,世界各地的 Z 世代飲酒量正在減少。


而且年輕的狂歡者也在尋求一種更寬鬆、更輕鬆、更隨心所欲的放鬆方式。在過去十年中,柏林也變得更加多元化,除了柏林俱樂部的主流音樂如House音樂、電子音樂和嘻哈音樂外,一大批新團體還舉辦了以更廣泛的音樂形式為主題的派對——從非洲節拍到阿拉伯電子音樂都有。


「柏林的夜店文化最初是反主流文化,但現在卻變得非常主流,不再那麼令人興奮了,而且價格也越來越高。人們夜晚可以去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有人會去參加文化活動、非法的銳舞派對,以及更地下或低調的活動。」某位26 歲、在柏林長大的學生說。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