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7° )
氣象
2025-04-27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容許孩子犯錯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台北市一位國小五年級男童在同學面前跳高釵舞(類似蠟筆小新,以雙手在大腿來回摩擦),結果有同學檢舉了。


一般而言,國小五、六年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前期,性的好奇或性的啟蒙還在似懂非懂階段,若要說是故意猥褻,是還不至於;說是同儕間鬧著好玩,則是有可能。


尤其有些孩子特別好動,喜歡引人注意,有的孩子還是班上的開心果,常惹來同學開懷大笑,這時,若要指稱「不雅」「不當」難免嚇到孩子,甚至若要送到性平會議,豈不嚇壞家長和當事人學童?


弄懂人我界限


一個孩子從小娃娃到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性別,認識到自己的身體,再清楚到自己的性向,這是一段漫長而充滿挑戰的驚險之旅。


有的孩子可能一生困在自己的身體認同、困在性向認同、困在性別認同,不敢向爸媽提問,也得不到師長的引導,以至於終身困擾。


當孩子嚐試以自己的言語、行為,向外界展現自己,有的過度退縮,有的則過度開放。這時,身為大人的我們是有責任給予引導。


類似台北市小五男童的事件,正是一個家長、師長和孩子們共同成長的好機會。



容許孩子犯錯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第一:師長客觀、理解地引導


所謂的對、錯很難以監視器的角度來判斷,也很難從現場學童的觀點來指認,更不宜大陣仗找來相關教師做討論,這會讓家長感覺事態嚴重,會想為自己孩子辯護。所謂「物極必反」的意思就是這樣。


這時的親師關係照道理是站在同一陣線,下一步給學童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互生誤會,劍拔弩張了。


第二:家長提供安全感教養


那一個孩子從來不犯錯?何況所謂的「犯錯」的定義很難界定,孩子越過大人管教的界限而惹事生非,例如:偷竊、攻擊同學師長、成群結黨鬧事等,當然要從長計議,給予重新教導的機會。


若孩子被學校提點,家長匆匆忙忙趕到校園,一看孩子就大聲責罵,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就當場揍孩子,這是太莽撞不宜的。


有的孩子還不清楚狀況,不明白自己做錯什麼而立刻挨罵挨揍,這時傷心哭泣或憤怒憎恨都來不及,他又如何學會靜心反省,下次不二過呢?


用3W(What、Why、How)問句法是可以在這樣時刻給予孩子最大的理解,從「發生什麼事?」「為什麼這樣做?」,再到「下一次如何避免?」,一路聆聽孩子的想法,並提供尊重他人觀感的建議,讓孩子明瞭事情的分寸拿揑。


第三:孩子學習人我界線的分辨


孩子在社會化過程,正在學習什麼語言不傷人,什麼動作不讓他人「不舒服」,類似這次小五男童所引發的軒然大波,正是一個機會讓他明白,在同儕間一個學來的舞蹈動作,做得超過,有人感到「不雅」,有人感到「好玩」,有人感到「不舒服」。


孩子在下次又想搞笑時,明白尊重自己的身體、尊重同儕的感受,尊重校園的規範,適可而止,自有分寸了。


總之,像這樣的小五學童,仍是充滿好奇心的階段,給予他最好的陪伴就是不急著罵他,趁此機會,讓他有個難忘的成長機會。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