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做家事?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50多年前「君子遠庖廚」的傳統觀念作祟下,重男輕女的家庭根本看不到丈夫、兒子進入廚房,更不用談及男人是否洗衣晾衣、掃廁所等。
「幫」我做家事?
「幫我倒垃圾!」「幫我把衣服收下來!」類似這種請託做家事,卻不得家人積極反應的爭吵層出不窮。
秀瓊家就是這樣,每回請高中生女兒把菜餚收進冰箱,總會聽到:「為什麼每次都是我,弟弟就不用做?我還有一大堆功課要寫。」
弟弟聽了也火大,馬上抨擊姊姊:「奇怪耶!我待會兒幫媽媽到7-11取貨,不也是在做家事嗎?」
好!這種家庭劇碼天天上演,秀瓊不堪其擾,她來請教如何讓孩子樂於做家事?這時,我提供三項改正做法: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第一項:做家事是家人共同應做的事
媽媽不要再以「幫」這個字做開頭,因為媽媽並不是家事包辦人,若以「幫」字對家人說,家人會誤以為是「我給你好處」,而沒看到自己對這個家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今後,媽媽可以直接說:「請洗碗!」、「請倒垃圾!」
第二項:需擴大做家事的範圍
一般認為家事是廚房之事,這種狹隘的認定,使得「開車接送」、「醫院取藥」、「外出採買」或「陪伴散步」等廣義家事被忽略了。
第三項:感謝之詞一定要說
家人再親近,感謝的話語還是不能省。美津每回請14歲大兒子丟個垃圾,總要三催四請,直到垃圾車都快跑走,他才心不甘情不願地丟下手機說:「為什麼每次都找我?」
四十歲的美津在職場上幹練無比,她也想將兒子當部屬般地使喚。「No!No!No!兒子是兒子,部屬是部屬。」我馬上提醒。
「角色不要混淆,以免兒子感受不到家人相處的溫暖;兒子在家做家事得到被稱謝的機會,他會歡喜去做,也認同自己對家裡的付出。」
我這麼一說,美津恍然大悟,她說:「原來家人之間還是要說謝謝!」
「性別圖像」數據
根據衛福部門最新「性別圖像」數據顯示台灣的媽媽們平日家務和照顧時間是4.41小時,是有配偶男性的3倍,這顯示了操持家務仍以女性為主。
「一根蠟燭兩頭燒」,這是比喻不論家庭主婦還是職業婦女都是忙碌不堪,常到半夜還在整理廚房、洗衣摺衣,不得安枕。
心有警悟的男士們,早已自動樂意加入家事行列。35歲的俊仁,他在家遠距上班,每天接送兩個幼稚園兒子和女兒,也懂得準備營養餐飯、陪伴小朋友玩耍,還有睡前講枕邊故事。
俊仁說:「老婆辛苦了,她在外商公司跑業務,讓這個家經濟無虞,我很感謝她,我們就是各司其職地付出,一起守著家、守著孩子,很幸福啊!」
越來越多男人的覺醒,絕對讓家庭更加和諧快樂!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生活新聞
-
新北市國小暨幼兒園教師甄選登場 到考率9成5
(17 分鐘前) -
國中會考結束放輕鬆 高雄加碼多項「准考證優惠」
(17 分鐘前) -
會考自然圖表題逾8成 題幹藏文字陷阱考理解力
(30 分鐘前) -
【一周天氣預報】雨神偷襲只到今天 下周「酷暑」報到飆36度高溫
(30 分鐘前) -
午後對流發展旺盛 新北、南投山區注意豪雨
(3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