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只是妳的鄰居啊!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夫妻相處大不易,尤其目前女性渴望成長做自己,老公並不完全理解其中關鍵,以致在家庭裡的互動,為了日常開銷、生活習慣、孩子教養、人生目標等事項有了許多爭勢。
老婆三大類型
第一類型:忍氣吞聲型
這類型老婆在原生家庭是在「吃虧就是佔便宜」的心態下長大,當發現老公徹夜不歸、用錢不當、對孩子沒耐心,通常就是手足無措,暗自流淚,對娘家更是報喜不報憂,人生開始進入冷言冷語、互不溝通的相處模式。
第二類型:憤怒暴衝型
這類型的老婆得理不饒人,夫妻在床上、床下,凡事必吵,就算老公的薪資每月繳出,就算老公應酬多而身不由己,就算老公長年必須海外出差……。
老公試圖溝通、老公樂意修正,老婆仍不滿意,只因為老婆怎麼看自己的老公就是不順眼。
第三類型:試圖溝通型
當年男歡女愛之初,雙方都可能有「錯誤期待」,以致真正進入婚姻生活,才發現彼此南轅北轍,無法和諧共處。
這類型老婆通常在婚姻迷陣中摸索多年,一直沒放棄調整關係,有時柳暗花明又一村,雙方相安無事;有時又感到進展有限,心中無限懊惱。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掙脫對象期待
一生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20多歲時期待的是溫柔體貼的伴侶;30多歲時期待的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負責任的伴侶;40多歲時期待的是靜夜相守、互相取暖的伴侶……
有了對象期待,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有了錯誤的想法,要高富帥,要隨時噓寒問暖,還要能擋風擋雨,擋掉一切災難,這就強人所難,自己也挫敗感連連。
許多女性在婚姻關係中,慢慢摸索之後,終於理解到——不能再忍氣吞聲,也不要憤怒暴衝,就是在試圖溝通的過程,重新找對自己的立場,不再委屈求全,也不必得理不饒人,給自己一個正確的位置,清楚自己要什麼,這時在夫妻相處中,就不至於哭哭渧渧,或強勢逼人。
鄰居效應
在「幸福導師班」課程裡,學員富美近日說出了一個有趣的指標。多年來,她和老公的相處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人格獨立、情感獨立、經濟獨立的成長路上,她終於想通一個相處模式。
她說:「年輕時想過離婚,如今老公的脾氣、個性改善很多,也很照顧孩子,我就把他當『老來伴』,彼此相安無事就好。而且多年來的成長,我自己已經做到行動自由、財富自由、思考自由,把老公當作『鄰居』來互動。」
「老公當作是鄰居」這個概念一說出,學員們有的搖頭不解,有的點頭如搗蒜,富美眨了眨俏皮的眼神,她說:「妳們會跟鄰居男人要錢嗎?妳們會要求他作伴嗎?妳們會要求他整夜聆聽心事嗎?」
原來富美做到「鄰居效應」,不依賴、不期待、不抱怨,夫妻關係逐漸走向平等、平衡,雙方客客氣氣,還經常說「謝謝」。
聽了富美的說法,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夫妻關係還可以,另闢新徑。於是,全體學員一起復誦「把老公當鄰居」,一遍又一遍,煞時之間,大家開懷大笑,彼此加油!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生活新聞
-
-
SipSip Bar & Restaurant 台北華山 「台北城市早午餐」 注入創意手法
(37 分鐘前) -
桃園冷飲節登場 120攤手搖飲與異國美食一次滿足
(52 分鐘前) -
暑期科普大師講座 孫維新教授分享大國探月戰略
(58 分鐘前) -
金門縣8月份縣長與鄉親8/27有約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