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7° )
氣象
2025-09-14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人人都有情緒成長路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從小對「我是誰?」「我可以做什麼?」「我可能發展成為什麼樣的人?」總是好奇不已。


先不從個性特質、潛在能力來探討,每回照著鏡面,望著裡頭這位陌生女子,常有許多的好奇,為何眼眸閃亮著無窮無盡的問句;眉頭卻深鎖著歷盡蒼桑的禁錮,如此這般的矛盾和不安,一直是我生命底層的情緒狀態。


人人都有情緒脈絡


從「情緒原點」去找到個人的情緒脈絡,終於明白當年媽媽十八歲早婚,她深陷婆家、妯娌、丈夫之間的情緒糾結,造成常躲著哭的壓抑情緒。


當然這也是我「胎兒情緒」的開端,接著長大過程中,爸媽的爭吵、手足的競爭、校園的霸凌、前途的茫然……總總的情緒成長路,經歷了多數人共同被情緒糾纏、被情緒控制的人生歷程。


幸好生命內裡還有「祖先情緒」的脈絡可尋,我見識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開疆闢土的能耐,看到叔伯、姑姨、舅舅們大展身手的勇往直前,加上爸媽和手足之間的關愛親近,情緒得有機會開展到樂觀、開朗、好奇、探險,絕不放棄這樣的積極面。



人人都有情緒成長路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情緒成長路


樂意往自己生命內在去梳理,絕對可以見識到情緒巧妙的舒展,愛生氣的人終將找到童年憤怒的開端,透過理解找到和解之路;常退縮的人終將找到暗自哭泣的源頭,透過心理鍛鍊找到強化之路。或是展開自我對話,或是將記憶改寫,尋回個人的情緒價值,放下攪動已久的憤怒大石,放下偏移核心的自我壓抑,然後身心放鬆地走向自我療癒之路。


以我為例,從小「情緒吸收」了親愛媽媽的習慣性哭泣,碰到被同學欺侮、考試不理想、工作不順利、老公大聲責備、孩子抱怨課業壓力重,通常我就是躲著哭,默默地掉淚,或是離家到便利商店調整情緒。


後來,自己進入演說生涯,發展輔導助人事業,45歲還遠離家園,尋找人生夢想,去到美國印地安納波利斯大學唸應用社會學碩士,情緒空間更加開闊了。


相信各位讀者也有類似的經驗,當和某位人生導師相遇、看到某個網路經典影片、在世界某個角落停留,或是夜深人靜時刻,聆聽到自己深層的呼喚……,情緒竟然不再陰鬰負面、淚水不再滑落頰邊。


在我一路自我探索、自我突破的人生過程中,終於苦盡甘來地享受情緒的自由自在,日子仍在閱讀、看電影、游泳、進健身房、跳街舞、演講、教學中推展,時不時,我仍好奇地問自己 更開闊的情緒空間在哪裡?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