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式教養:高科技時代養出獨立健康孩子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想像孩子 10 歲就要求高價手機,12 歲開始在網上曬照與同儕互評,父母大多會答應,卻未必意識到後果。如今孩子平均 11 歲擁有智慧型手機,近 40% 的 10至12 歲已上社群媒體,但研究顯示負面影響多。父母應掌握主導權,設定規則與界線,而非單純順從。那麼,父母該怎麼做?答案看似簡單:掌握主導權。
教養方式一直是熱門話題,你可能聽過「直升機父母」(過度干預)、「清道夫父母」(清除孩子面前的障礙) 或「溫柔型父母」(盡量避免說 “不”)。溫柔型父母父母不設界限,孩子易做不健康選擇,遇挫力不足;直升機父母雖嚴格卻缺溫暖,孩子多在監督下服從,缺自我動力。海豚式 (或權威型) 父母兼具結構與同理心,用「堅定領導力」設界限並解釋原因,即便短期不悅,仍做最有利孩子的決定。數十年的研究清楚地顯示:海豚型父母培養出的孩子最健康、最有韌性。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在現今科技時代,海豚式教養該如何應用呢?
面對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海豚式父母會設定明確規則 (如:晚上不帶手機進房、某年齡前不使用社群媒體、每日使用時間限制) 並堅持執行。但這也意味著要解釋原因。與其說是「因為我這麼說」,不如說是「我的工作是做出讓你保持健康的決定,即使你現在不喜歡這些決定。我理解你不高興,但這是必要的。」
這種方法達到了恰到好處的平衡。它幫助孩子理解界線並非懲罰,而是保護。它使親子關係建立在信任和關懷之上,而不是恐懼或逃避。
教養的重點並非短暫的快樂。答應孩子無止境的螢幕時間可能暫時維持和諧,但會削弱孩子專注力、建立關係與獨立能力。父母的任務不是讓孩子每刻都快樂,而是養育有能力、自信、能自主生活的成年人。
教養不是平等的合作關係。雖然希望與孩子親近,但我們是父母,不是朋友。孩子的大腦尚未成熟,缺乏生活經驗,無法做出最有利的長期決策。這就是堅定領導力的價值:給孩子需要的,而不僅是想要的。
所以,下次當想要對孩子妥協時,請記住:你不只是在養育孩子,你更是在養育未來的成年人 讓孩子在高科技世界中健康、獨立地成長。
Reference: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生活新聞
-
-
歡慶10週年!故宮南院第1000萬名觀眾現身了
(47 分鐘前) -
台灣男性擇偶理想職業排行榜曝光 最夯不是女教師、空服員
(50 分鐘前) -
對親子不友善? 交通部主秘為寧靜車廂新制釋疑:主要勸導對象是「這些人」
(59 分鐘前) -
竹縣文化扎根在地成果榮獲國際肯定 「竹風縣藝」獲英國FADA金獎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