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7° )
氣象
2025-10-09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海豚式教養:高科技時代養出獨立健康孩子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想像孩子 10 歲就要求高價手機,12 歲開始在網上曬照與同儕互評,父母大多會答應,卻未必意識到後果。如今孩子平均 11 歲擁有智慧型手機,近 40% 的 10至12 歲已上社群媒體,但研究顯示負面影響多。父母應掌握主導權,設定規則與界線,而非單純順從。那麼,父母該怎麼做?答案看似簡單:掌握主導權。


教養方式一直是熱門話題,你可能聽過「直升機父母」(過度干預)、「清道夫父母」(清除孩子面前的障礙) 或「溫柔型父母」(盡量避免說 “不”)。溫柔型父母父母不設界限,孩子易做不健康選擇,遇挫力不足;直升機父母雖嚴格卻缺溫暖,孩子多在監督下服從,缺自我動力。海豚式 (或權威型) 父母兼具結構與同理心,用「堅定領導力」設界限並解釋原因,即便短期不悅,仍做最有利孩子的決定。數十年的研究清楚地顯示:海豚型父母培養出的孩子最健康、最有韌性。



海豚式教養:高科技時代養出獨立健康孩子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在現今科技時代,海豚式教養該如何應用呢?


面對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海豚式父母會設定明確規則 (如:晚上不帶手機進房、某年齡前不使用社群媒體、每日使用時間限制) 並堅持執行。但這也意味著要解釋原因。與其說是「因為我這麼說」,不如說是「我的工作是做出讓你保持健康的決定,即使你現在不喜歡這些決定。我理解你不高興,但這是必要的。」


這種方法達到了恰到好處的平衡。它幫助孩子理解界線並非懲罰,而是保護。它使親子關係建立在信任和關懷之上,而不是恐懼或逃避。


教養的重點並非短暫的快樂。答應孩子無止境的螢幕時間可能暫時維持和諧,但會削弱孩子專注力、建立關係與獨立能力。父母的任務不是讓孩子每刻都快樂,而是養育有能力、自信、能自主生活的成年人。


教養不是平等的合作關係。雖然希望與孩子親近,但我們是父母,不是朋友。孩子的大腦尚未成熟,缺乏生活經驗,無法做出最有利的長期決策。這就是堅定領導力的價值:給孩子需要的,而不僅是想要的。


所以,下次當想要對孩子妥協時,請記住:你不只是在養育孩子,你更是在養育未來的成年人 讓孩子在高科技世界中健康、獨立地成長。


Reference:


The No. 1 parenting style for raising ‘healthy, resilient’ kids: ‘Decades of research are clear,’ says psychology expert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