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8° / 27° )
氣象
2025-05-23 | 互傳媒

地方成就舞台!「風灣的船」 以創生實踐餐桌革命

地方成就舞台!「風灣的船」 以創生實踐餐桌革命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在濁水溪與海風交錯的芳苑鄉,一群深耕土地、彼此欣賞的青年,組成創生團隊「風灣的船」,共同啟動一場以餐桌為舞台的地方革命。他們不是從一張企劃書出發,而是從一次次的合作、一道道的菜餚裡,逐步形塑出對這片土地的想像與承諾。


地方成就舞台!「風灣的船」 以創生實踐餐桌革命
▲風灣的船代表李彥穎介紹特色菜色(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

「風灣」是芳苑的台語諧音,「風灣的船」則象徵著一群青年對土地的情感投射。這艘船不是實體,而是一場集體航行:從產地到廚房,從地方到舞台。


地方成就舞台!「風灣的船」 以創生實踐餐桌革命
▲風灣的船盼人們透過味蕾感受土地,也讓地方透過餐桌被看見(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

團隊以「魚塭餐桌」為核心概念,將蚵仔、羊乳、黑蜆等芳苑的日常食材轉化為具有體驗感與敘事性的料理,讓人們透過味蕾感受土地,也讓地方透過餐桌被看見。這不只是一次飲食體驗,更是一種讓「地方生活」進入「公共討論」的溫柔方式。


地方成就舞台!「風灣的船」 以創生實踐餐桌革命
▲風灣的船團隊以「魚塭餐桌」為核心概念,將蚵仔、羊乳、黑蜆等芳苑日常食材轉化為具有體驗感與敘事性的料理(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

有趣的是,「風灣的船」的成員來自不同領域,卻都在好食好事基金會歷屆「食農創生計畫」中找到彼此。他們曾是第二屆、第三屆計畫的被輔導團隊,如今則成為互相支撐的夥伴。

其中,「雷打石」由夫妻檔創立,靠著手工製作的金沙辣椒醬與皮蛋醬打響名號;「乙木羊」則以鮮羊奶升級計畫推動台灣酪農永續,並在群募中募得四十八萬元與最多人贊助獎的肯定;「壹顆蜆」由第二代養殖人打造,透過創意商品如黑蜆精、黑蜆魚薯薯與黑蜆炊米粉,讓傳統食材以全新姿態被年輕世代接受;而「鰻好/港灣溜漁」則試圖重振鹿港曾為全台鰻魚產量第一的光景,整合養殖、體驗、美食與行銷等產業鏈節點,為濱海漁村注入新的生機。

這些品牌原本各自發展,如今透過好食好事基金會所構築的平台逐漸走向橫向協作,發展跨品牌整合、共創內容與品牌聯名,形成一種具地方性與實驗性的創生聯盟。

「我們希望把芳苑變成可以被嚐到、被看見、被記住的地方。」風灣的船成員如此表示。

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林薇真表示,「風灣的船」展現了頂新和德基金捐助人代表魏應充先生的初衷,從個別團隊培力走向平台整合的進化,這樣的團隊不只是地方創生的示範個案,更是一種「回到地方,但不再孤單」的可行模式。基金會透過資源鏈結及品牌輔導等方式,協助青年將理想化為可落地的產業行動,實踐從土地出發的創業循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