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推陸上魚塭生態獎勵 打造候鳥綠色長廊護生多樣性

【互傳媒/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陸上魚塭)」,即日起至9月30日開放申請,鼓勵麥寮、臺西、四湖、口湖等沿海鄉鎮的陸上魚塭養殖戶加入友善環境行列。參與者依規可獲最高新臺幣5萬元獎勵金,期望營造完整西海岸生態保育走廊,為過境候鳥提供安全棲息環境。
雲林沿海鳥類資源豐富,據調查已記錄291種鳥類,其中包含53種保育類。瀕危物種如沙丘鶴、諾氏鷸、東方白鸛、黑面琵鷺、草鴞等,近年在濁水溪口及沿岸均有穩定觀測紀錄。東方白鸛曾單日現身逾10隻,黑面琵鷺族群更達300隻,凸顯雲林在國內外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地位。
縣府成功向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爭取補助,將計畫納入中央「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並獲核定自今年起實施。參與者須持有合法陸上魚塭養殖登記,並在10月至隔年4月間,至少連續一個月維持30公分以下水位,禁止使用除草劑、毒鼠藥、毒餌及非友善防鳥網,全程確保生態安全。
申請面積不得低於0.1公頃,最高可達5公頃,每公頃每年核發獎勵金1萬元。縣府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團隊將進行現地查核,確保場域符合計畫標準。此舉不僅有助於棲地保護,也可兼顧養殖戶經濟效益,形塑漁業與生態共存的新典範。
縣長張麗善指出,雲林是全國重要的農業與漁業縣份,土地除了生產糧食,也是野生動物的家園。此次計畫由農村再生基金補助經費300萬元,預計嘉惠超過200公頃陸上魚塭,兼顧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讓雲林在永續發展上再添新頁。
縣府將於8月27日、9月3日及9月10日分別在臺西、四湖、口湖及麥寮舉辦四場說明會,由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劉建男教授親自講解。詳情可至縣府農業處網站查詢。
最新生活新聞
-
-
豪雨影響 省道12路段預警性封閉、4處災阻
(27 分鐘前) -
朴子、東石、布袋淹水剛退今又淹 嘉義縣府宣佈下午停止上班上課
(28 分鐘前) -
心路邀您小額定捐成為心障朋友穩定前行力量 自有IP商品作為專屬贈禮
(32 分鐘前) -
「不浪了!」西門町義賣踩街溫馨登場 為浪浪點亮希望光芒|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提供
(3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