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8° )
氣象
2025-08-29 | 互傳媒

跑山獸談登山安全 吸引近兩百人參加

跑山獸談登山安全 吸引近兩百人參加

【互傳媒/記者 高哲偉/花蓮 報導】花蓮縣政府日前辦理本年度第二場「國際交流講堂」,邀請「跑山獸」兩位創辦人—來自捷克的 Petr Novotny(羅培德)與賽德克、泰雅族青年羅勃・依婉,進行跨越國界與族群的山林對話。分享他們用十年實踐,把登山安全、文化傳承與永續理念,轉化延伸至國際,吸引將近200位民眾熱情參與,顯示山林安全與永續議題備受關注。

山林是花蓮最好的國際語言

花蓮擁有43座百岳,是臺灣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縣市。這片山林不只是地景,更是生活、文化與國際交流的舞台。花蓮縣政府行政暨研考處長陳建村表示,縣府盼透過國際交流講堂開啟對話,讓在地鄉親與國際友人理解山林的美與挑戰,並學會尊重自然。他並特別感謝兩位講者蒞臨花蓮分享他們的實踐經驗。

從捷克攀岩到臺灣百岳

羅培德(Petr)的童年在捷克大自然中度過,青年時熱愛攀岩,但好友意外身亡,讓他意識到安全的重要。2012 年,他以交換學生身分來臺攻讀博士,認識羅勃・依婉後決定留下,投入山林探勘。十年間,他已建立超過四萬公里 GPS 路徑資料,成為臺灣少數具規模的民間山徑資料庫,對教育、規劃與搜救都有關鍵價值。

從 20 人小眾比賽到1,000人國際賽事

2015 年,跑山獸舉辦第一場越野馬拉松(Formosa Trail),僅 20 人參加;2016年即突破千人。2019 年更是吸引 了20 多國跑者,其中日本、香港選手就超過 400 人,選手凌晨 4 點出發,挑戰 100 公里路程,13.5 小時完成,讓臺灣躍上國際舞台。如今,Formosa Trail 的規模持續成長,今 (2025) 年在報名開放次日即突破600人,顯示國際登山社群對臺灣山林的高度關注。而跑山獸經營的 YouTube 頻道「Beast Runners」已累積近 30 萬追蹤者,成為全球認識臺灣山林的重要窗口。

十小時的挑戰:越野跑背後的風險與準備

「跑 50 公里馬拉松約 3 小時,但越野要花 10 小時。」Petr 強調,越野跑不是比速度,而是與風險同行。他提醒,登山必須下載離線地圖、攜帶 GPS 手錶、保暖衣物與糧食,避免迷路帶來嚴重後果。曾有山難者打電話求救,卻無法提供位置,最終一年半後才尋獲遺體。他也特別點出,相較於蛇與熊,虎頭蜂更具攻擊性且常致命,虎頭蜂是最常被忽視的山林殺手。另外,因為台灣山區地形特殊,如果在山區迷路千萬不要下切到溪流或山谷,因為山谷條件複雜,不利生存且不利搜救,待在稜線是最好的方式。

十年的愛與責任

跑山獸歷程並非一帆風順,他們曾因疫情停辦賽事兩年。兩位創辦人沒有行銷背景,從籌備階段,包括親手整理山林路徑、準備飲用水以避免使用礦泉水瓶增加廢棄物、以自然材質製作賽事所需相關文宣看板,到拍攝、剪輯,全部一手包辦。Petr 用 GoPro 記錄探勘影片,意外吸引數十萬觀眾,成為疫情期間的重要轉機。未來,他們計畫成立Beast school,將經驗透過教育傳承,強化全民的山林素養。

登山安全:裝備、判斷與求救的基本素養

Petr 指出,山難事故往往源自登山者忽視「最基本且必須攜帶的裝備」,包括哨子、打火機或頭盔等基本裝備。他強調:「山永遠在,適時放棄才是真正的安全。」即使團隊登山,每個人仍須為自己的安全負責。他建議登山者熟記 119 與 112,不要因「不好意思」錯過求救與搜救時機。他曾處理過手機僅剩最後一格電才報案的案例,險些釀成悲劇。他也肯定台灣消防搜救制度,相較許多國家更展現人道關懷。

花蓮願景:讓山林成為安全、文化與永續的場域

民眾也詢問溯溪時該注意的安全重點,Petr再次提醒自我準備與團隊互相照應的重要性。最後現場示範登山設備用法,從裝備檢視到緊急應變,讓與會者更直觀地理解登山安全。許多民眾表示,本次講座不僅拓展國際視野,更帶來實用知識與寶貴經驗,收穫良多,也提醒自己,未來登山時不再輕忽基本裝備的重要性,落實Petr所教導的「Yor safety is your responsibility . 自己的安全是自己的責任」。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