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1° / 16° )
氣象
2024-11-13 | 信誼好好育兒

為何孩子沒朋友? 3方法幫孩子建立友誼關係

文/信誼編輯部〡信誼好好育兒

近年受少子化、小家庭結構的影響,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成長過程缺乏與手足互動、分享的歷練,易養成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在進入校園團體生活後,能不能與同學好好玩在一起,就變成凸顯孩子人際關係的指標之一。而人際關係的好壞,其實對孩子學習興趣、自我概念與信心等皆有影響,是父母不能輕忽的問題。

孩子進入小學階段,逐漸脫離了家庭的保護與依賴,朋友對他們也愈來愈重要。究竟孩子們是怎麼交朋友,怎麼看待朋友關係呢?

交朋友,孩子跟大人想的不一樣

在學齡前孩子的心目中,只要一起玩的人就算是朋友,嚴格說來,只是「玩伴」,情感交流的成分不多。隨著孩子的語言表達力和同理心逐漸增加,大約六到八歲以後,他們開始可以跟朋友溝通彼此的心情、關心對方的需要、分享好東西給對方,也能合作完成事情。他們對人際關係的需求也增加了,開始會渴望友誼,期待朋友穩定的陪伴;這個階段友伴關係具有獨佔性與排他性,孩子會因為心裡認定的朋友跑去跟其他人玩而感到嫉妒或傷心,也可能會以「我們不要跟他玩」「你不是跟我們同一國」這類言行,來鞏固自己的友誼或社群地位。

別輕易給孩子貼上霸凌標籤

有些家長會把小孩這種搞小圈圈、排擠的行為當作霸凌來看待,其實過於言重;除非有長期肢體、言語的攻擊,造成身心的傷害,而且雙方的權力或體型相差懸殊,以致受害者無法反抗,否則,低年級孩子之間的排擠行為,往往不是真的有意要傷害他人,今天小雅不跟小莉玩,或許過兩三天又玩在一起,大人不必太過緊張,往孩子身上貼標籤。

一般來說,六到八歲孩子的喜好或情緒變化比較大,也相當自我中心,不太懂得包容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他們可能很天真的認為:朋友就應該想法都一樣、喜歡的事物也一樣,如果遊戲當中彼此想法意見不合,就不能做朋友,衝突和分裂於是產生。這時有些孩子會試著主動溝通,若是溝通不成,也會再找到新朋友;但有些孩子則顯得比較被動,縮在角落悶悶不樂或找大人抱怨,逐漸變成團體中的邊緣人。

孩子交不到朋友,有原因

經常保持正向情緒、社交技巧較好的孩子,往往比較容易交朋友,也比較能維持友誼;相反的,經常帶著負面情緒與行為的孩子,同學也就敬而遠之。無論是好的或不好的人際互動,都會形成一種循環,容易交到朋友的孩子,比較能獲得不同的資源,也從朋友的良性互動中建立自信,人際關係與情緒發展愈來愈好;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孩子,則因缺乏情感的支持與社交技巧練習機會,各方面發展可能都會愈來愈低落。

幫助孩子交朋友,有方法

1、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

請家長經常以肯定、溫暖的言語行為對待孩子,多給他們無條件的愛與包容,讓他們對自己的特質與能力有自信,能欣賞自己的獨特;從家庭環境獲得足夠的愛、自我形象健康的小孩,比較不會對於朋友交情的變化過於患得患失,才能和同儕形成健康的友誼。

2、協助孩子釐清交友衝突:

當孩子與朋友發生衝突回家訴苦時,家長可以帶著關懷但維持中立的態度,聆聽孩子陳述過程,不急著當裁判官,去指責孩子或他人;雙方可能都有理,只是對事情的觀點不同,有時候衝突是無解的,只能耐心等待轉機或彼此的情緒平靜。父母要能適度引導孩子學習同理並包容他人,而非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別人來配合自己。此外,由於事件的發生場景在學校,建議家長可詢問老師,釐清衝突的原因,再進一步協助找出解決方法。

3、作孩子的互動範本:

要注意,父母對待他人的方式,會成為孩子與人互動的樣本。尤其在家中,家人要能彼此了解並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能尊重彼此的感受和界線、能關懷家人的需要並且甘心樂意付出……這些都對孩子在外建立好關係有所助益。

總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社交場所,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呈現的習慣或價值觀,往往都是在家庭中形塑的。父母要運用正向的教養方式,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與情緒管理,這對孩子交朋友有正向的幫助,而良好的友伴關係,將會成為他們人生旅程上的重要資本。

延伸閱讀~

【聽專家說】小學生的交友困擾 不需考試卻最重要!

https://pse.is/6pclzy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