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4° )
氣象
2025-05-07 | 信誼好好育兒

孩子身高沒達標? 三種生長異常爸媽要注意!

孩子身高沒達標? 三種生長異常爸媽要注意!

文/黃世綱 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〡信誼好好育兒



(前言)



孩子「長高」這件事,往往時間過了,就錯過了,爸媽要如何避免「如果我早一點發現…」的懊悔呢?



(內文)



原則上,只要孩子的生長曲線落在3至97百分位間,而且,孩子生長曲線的樣子長得跟圖上的「百分位參考線」很像,絕大多數是沒有問題的。健康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無論百分位高或低,身高百分位不至於有太大的變動。





若身高百分位在一段時間內劇烈起伏,沒有沿著固定的百分位成長,或多或少是有問題的,孩子長得慢、長得快都要小心!以下3種有問題的生長曲線,是判斷孩子身高成長是否異常很重要的依據





【第1種】漸行漸遠:原本不高,越長越矮



「孩子每次身高都落在第3百分位,真的沒問題嗎?」



孩子身高敬陪末座,更要好好觀察孩子成長的「趨勢」。如果隔了三個月到半年,孩子的身高都穩穩的維持在第3百分位,那麼,這就是孩子身高的正常表現。





如果孩子的身高百分位逐漸掉出「線外」,與第3百分位參考線越來越遠,就意味著孩子長高的能力受到阻礙,這時,已經不能單用孩子的遺傳體質來去解釋了,得檢查是否有任何阻礙成長的疾病。





其實,身高這個特質,就像是考試中的一個學科一樣。有人對於數學的領悟力比較弱,但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也有人一遇到化學就只能投降,但卻是一位體育健將。身高,就只是孩子身上的一個特質,要確保的,就是讓孩子在身高這個特質上,能發揮應有的潛力,並且不受任何疾病的影響。





結論:當孩子的身高落在第3百分位,該做的就是固定每隔一段時間測量孩子的身高,並且將身高落點標記在生長曲線圖上,以免身高出現與第3百分位「漸行漸遠」的狀況卻沒能及時發現。若上述的狀況發生,則表示孩子的身高不僅不及格,連「長高的能力」也有問題,得盡快帶孩子找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





【第2種】脫離軌道:身高中等,誤入歧途



「孩子的身高一直維持在固定的百分位,但最近從第50百分位掉到第25個百分位,是否出現問題呢?」



如同我們不斷提到的原則「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身高會維持著固定的百分位增加」一旦身高百分位在成長的過程中減少就要注意了!





當身高百分位有變動,就要趕緊看醫生嗎?就像考試成績會起起伏伏,身高變動也是類似的道理,偶爾測量也會出現誤差,這次量身高百分位落後1至5個百分位,下次量可能又多長了一點,身高百分位回到原本的水準。





不用擔心「短時間內的小變化」,但應該留意「長時間中的大變動」。爸媽可以將目光回到生長曲線圖面上的5條百分位參考線,一般建議當孩子的生長曲線「跨越」兩條以上的百分位參考線,就是看醫生的時機。





但站在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的立場,我認為這個標準有點太寬鬆了,而且不同國家生長曲線圖的百分位參考線的數量也不同。以美國為例,生長曲線圖上有7條百分位參考線,美國教科書便以「跨越兩條百分位」為標準。台灣生長曲線圖只有5條百分位參考線,若跨越兩條以上,表示孩子身高「脫離軌道」相當嚴重了。





結論:有不少狀況,都需要及早在醫療院所留下身高記錄,才能銜接後續的診斷與用藥。我建議,當孩子的身高百分位跨越「一條」百分位參考線,且在半年內呈現「脫離軌道」的趨勢時,就該考慮就醫了。





【第3種】忽然暴衝:8歲前小心早熟



「孩子的身高百分位在短時間內急遽上升『忽然暴衝』是好事嗎?」



這種狀況可稱之為生長曲線的「大變動」。爸媽會發現孩子的生長百分位在短時間內進步很多,孩子的生長曲線比圖上的百分位參考線來得陡峭許多,原本身高在中段班的孩子,才經過一小段時間,就贏過班上好多同學。





咦?長高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長高當然是好事,但是,當孩子的身體「在不對的時間,做出了對的事情」,最後產生的,還是不對的結果。孩子2歲之後直到青春期之前,身高大致會沿著固定的身高百分位增加,這是幾乎不變的鐵律。





當孩子的身高百分位急遽增加,便要注意這段時間的身高增加,會不會是青春期快速發育時才會出現的「身高衝刺」。倘若女生在8歲前,或男生在9歲前,就出現「身高衝刺」狀況,就要擔心是不是太早發育引起的性早熟了。性早熟有許多原因,也得讓兒童內分泌科醫師仔細評估才行。





結論:「忽然暴衝」的狀況,最容易被輕忽,孩子快速長高,大家高興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想到連「長高」都會是一種疾病的表現呢?這時,更顯示出生長曲線圖的重要性。以男孩為例,如果沒有定時幫孩子繪製生長曲線圖,性早熟的男孩往往得等到變聲了才會被家長發現,也很容易錯失及早治療的時機。





【小提醒】身高百分位偶有起伏,2歲前大多正常



在2歲前,身高、體重百分位常常會變動。這是因為孩子剛出生時,其身材的高矮、體重的胖瘦,跟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營養狀態比較有關係,而出生到2歲左右,爸媽遺傳給寶寶的體質開始運作,出現「向下修正」「向上回歸」的表現,都是挺常見的現象,跟後天營養狀況不一定有關係。





舉例:爸媽中等、寶寶較大



身材中等的父母,如果懷孕的過程很順利,加上懷孕期間營養充足,孩子出生時,身高和體重可能會落在較高的百分位,出生之後,孩子身高體重的成長受到遺傳體質的影響,原本身高的排名很前面,但因為遺傳了到爸媽身材中等的特質,身高就很有可能慢慢向下「修正」,回到平均值。





舉例:爸媽很高、寶寶嬌小



同樣的道理,當爸媽身高都很高,卻因為懷孕期間的一些小插曲,導致寶寶出生前的營養狀況略遜一籌,以至於孩子出生時身高偏矮,像這樣的孩子,只要照顧得宜,也很有機會在2歲以內,身高就慢慢從後段班回到前段班。




※本文摘錄自《身高體重剛剛好》新手父母出版

延伸閱讀~



解鎖0-8歲成長發育狀況題 啟動孩子長高力!

https://pse.is/7hc56l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