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手機依賴! 日專家:掌握「認同孩子」的技巧

文/節錄自《孩子真正想聽的話:這樣說,孩子才知道》〡信誼好好育兒
孩子常鬧著要玩手機,或是看影片停不下來嗎?日本親子溝通顧問天野光提醒,爸媽與其一味禁止,不如先從「認同孩子的興趣」著手,透過正確的技巧,讓孩子感受到被爸媽理解與支持,自然就會願意放下螢幕,投入更有意義的活動。遊戲真的有負面影響嗎?
最近,越來越多家長來找我,都是為孩子整天玩遊戲或看YouTube而煩惱。好聲好氣的勸孩子停下來,都被當耳邊風,最後爸媽忍不住發火,出完氣又懊悔不已。孩子們可能還會頂嘴:「我以後要當職業遊戲玩家或YouTuber,不用擔心啦!」教爸媽不知怎麼辦才好。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不妨先來看NG漫畫吧!
NG漫畫的爸爸強迫小咪停止玩遊戲,並不會幫助她成長。最好的方法是,先對孩子在做的事情表示興趣。
雖然許多家長都堅持說:「我們家就是不讓小孩玩遊戲!」其實,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遊戲本身會讓孩子成績下降。相反的,擅長遊戲的孩子在許多方面常顯示較高的才能。也說不定,這些能力未來是進入社會的必要技能呢!
不過,畢竟長時間讓遊戲或YouTube充當「電子保姆」不是好現象。大人如果是為了保有自己的時間而任由孩子玩,可能會剝奪孩子發展溝通能力和社會適應力的機會。爸媽必須對孩子正在玩什麼表示興趣,再設法跟他們溝通。
就算是玩遊戲,也得先認同孩子的興趣
孩子對自己熱衷的事(無論是玩遊戲、看YouTube、念書或學才藝),都會很期待被爸媽認同。相反的,如果爸媽平常不關心他們熱衷的事,有一天忽然開口禁止,那麼孩子一定會很傷心,覺得自尊心受到打擊。
爸媽要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首先得對他們熱衷的事感興趣(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的遊戲),設法認同其中的優點。這裡所謂的認同,並非默許玩遊戲本身,而是稱讚孩子遊戲時表現的專注力和反應力等。如果爸媽在孩子玩一半時突然打斷或直接沒收遊具,孩子一定會覺得不甘心或反抗。與其如此,爸媽不如繼續忍耐,給孩子適當的空間,讓他們堅持到過關為止,培養他們的毅力。
我們來看看OK漫畫的例子吧!
如何讓孩子順利放下遊戲
通常,孩子只有在自己做的事得到認同之後,才會聽進爸媽說的話。漫畫中的例子就是教孩子停止玩遊戲,去幫媽媽烤餅乾。最好是找到比遊戲更令孩子感興趣的活動,邀請他們一起來試試。
好比說,喜歡音樂的孩子,可以用空盒或空罐製作敲打樂器,享受各種不同的聲音;喜歡動物的孩子,可以養寵物,一起照顧牠們;喜歡動畫的孩子,可以一起拍短片,然後放給全家人看。
剛開始,爸媽需要帶著孩子一塊做這些活動,等孩子產生興趣之後,他們就會自己下功夫研究了。讓孩子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重點就在於親子同樂,支持孩子做喜歡的事。
只要提供孩子各種選擇,讓孩子思考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想做什麼或應該做什麼事情。這樣的反覆練習,就會幫助孩子慢慢養成自制力,自然從遊戲中抽離,願意去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
延伸閱讀~
【免費線上講堂】解鎖0-8歲成長發育狀況 啟動孩子長高力!
最新生活新聞
-
-
COMPUTEX 2025聚焦AI NEXT科技趨勢 1400家廠商展示全方位AI解決方案 InnoVEX新創展會邁入10周年 超過450家海內外新創搶攻創新商機
(36 分鐘前) -
六堆客家八音齊聚展演 傳承文化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
(36 分鐘前) -
新北X臺北攜手舉辦「2025雙北程式設計節」賽前工作坊 為競賽暖身聚焦雙北共融城市儀表板開源六大主題創作
(36 分鐘前) -
食安教育深入生活 嘉市府攜手月桃故事館啟用嘉義食農教育基地共創綠色未來
(3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