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2° / 30° )
氣象
2025-07-02 | 信誼好好育兒

小一新生真正該上的「先修課」 爸媽才是關鍵老師!

小一新生真正該上的「先修課」 爸媽才是關鍵老師!

文/信誼編輯群〡信誼好好育兒



每年小一新生開學前,家長總會煩惱小孩暑假時要先學ㄅㄆㄇ還是英語自然發音?比起學業內容,孩子能否良好適應升上國小後的「團體生活」?卻是開學最容易被忽略的挑戰!在這個暑假,爸媽該怎麼幫助孩子準備好上學的適應能力,迎來自動自發的成長呢?






遵守團體規範,是學校團體生活的一項重要「能力」,許多孩子無法適應上小學,或者在學習上出現挫折,其實是在這些行為舉止規範、人際互動禮儀上,缺乏適度的調整和拿捏。而這樣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也不是時間到了自然就會的;孩子的心理和生活狀態,都需要爸媽幫忙「準備好」。





這個準備,一方面是社交基本能力上的累積儲存,一方面是能夠適切的預期即將面對的狀況與學習。





建立正向的社會經驗



上小學前,出現在孩子的生活裡的人不多也不複雜,他不必和許多人分享心愛的玩具,也不會注意自己是否造成眾人的不便。同時孩子在家中,通常是備受關注的,他無須太過控制自己的一舉一動,也無須考慮太多其他人的處境和感受。因此,在團體中學習的種種條件、規範,對不曾面對相似經驗的年幼孩子來說,將是另一種陌生的環境和約定。





除了在親子互動過程中,可以逐漸強調「人我分際」的重要,爸媽還可以透過家庭聚會、拜訪交誼、社區活動的參與等社交性活動,為孩子提供與人互動及溝通的機會,做好示範,也讓孩子練習面對必須遵守某些遊戲互動規則的情境,準備好、儲存些必要的社會技巧與能力,像是對想法差異的接受、對公共規則的遵守、對各式各樣人格特質的尊重、對自身行為的期許要求…。在爸媽的陪伴下,孩子可以安心的嘗試,這將有助於他建立正向的社會經驗。





預期小學生活學習情境



在正式入小學前,孩子也必須先對小學環境有所了解與期待。家長可以為你的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其中包括:解釋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差異、家裡學校環境的不同,他將會遇見什麼不同的人、將會面對什麼樣有趣的事或困難;這些教室裡的約定或規範將會如何讓大家一起開心地上課活動;也請別忘了告訴孩子:當他在新的環境裡學會一些很重要的規矩行為時,表示他又長大、更懂事了。





適應團體規範,鼓勵自動自發,為自己負責



保握這上小一的最後暑假累積儲存適應團體規範的經驗,在家可以透過團體討論的形式陪養孩子的專注力,至少能持續30~40分鐘(未來小學一節課為40分鐘);鼓勵孩子想表達意見前先舉手,並且學習耐心等待,因為學校發言人數有限。讓孩子參與家事,輪流負責家中的例行事物,例如洗碗、澆花、倒垃圾,並訓練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鼓勵孩子自動自發做好自己例行的事物,讓孩子自己準備及整理上學用品,晚上先將明天要帶到學校的書包或作業整理好放在固定位置,隔天早上爸媽將水壺、餐具放在一起,出門時,請孩子帶齊自己的物品,練習對自己負責。





提醒爸媽,教孩子學會「遵守團體規範」並不是要求他乖乖聽話坐在教室裡,整天擔心自己是不是犯規越界。重點是──孩子是不是可以像學其他科目一樣,對「學規矩」有信心、有想法,並且能自動自發,對未來的小學生活有切實的期待。

延伸閱讀~

幼小銜接怎麼做? 3堂線上講座免費看 https://pse.is/7sfx6s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