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5° / 15° )
氣象
2024-07-19 | i-media愛傳媒

六十歲婦女不菸不酒 肺癌篩檢篩出類癌

六十歲婦女不菸不酒 肺癌篩檢篩出類癌

60歲的邱女士被孝順的女兒帶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發現右肺有一顆0.9公分的小結節,懷疑是惡性腫瘤,最後確診為俗稱類癌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經內視鏡手術切除,預後良好。衛福部彰化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林聿騰表示,LDCT可以找出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是及早發現肺部腫瘤的利器,不管是肺癌還是類癌。



林聿騰指出,民眾都知道癌症,但比較少知道類癌(Carcinoid),其實它是神經內分泌細胞癌變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病程較其它癌症慢,所以稱為「類癌」,可能原發於腸胃、胰臟、肺等器官,最有名的個案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他是罹患原生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56歲離世。



邱女士的丈夫突然中風後,其女兒有感於健康的重要,於是幫全家人及邱女士安排在彰化醫院做健檢,也因為肺癌發生率持續上升,他們也特別做了LDCT,如果有肺癌也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沒想到因此篩檢出類癌。



林聿騰表示,電腦斷層顯示邱女士的右肺中葉有一個0.9公分的小結節,看起來不是很均勻,會同放射科醫師及AI協助判讀,都認為惡性機率高,與邱女士共同決策後,決定以內視鏡微創切除,經病理切片顯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再經正子攝影,確認沒有擴散,之後必須再定期追蹤。



林聿騰指出,國際神經內分泌癌症聯盟(INCA)示警,神經內分泌腫瘤在全球的的發生率大幅上升;根據歐美的統計,神經內分泌瘤的發生率在過去30年大增了5倍以上,如果可以早期診斷,才能有更好的治癒效果。



林聿騰說,以邱女士為例,如果不注意,以為只是一個小結節,可能數年之後,轉移到其它器官,要醫治就很麻煩了。



林聿騰表示,目前仍不清楚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因素導致基因病變,難以預防,但只要發現還是切除為妥,避免轉移惡化。根據美國統計,類癌最常見的位置是肺部,再來是小腸、直腸、胰臟、胃部;台灣好發部位前五名分別為直腸、肺部、胰臟、胃部、大腸。



林聿騰強調,發生於肺部的腫瘤不管是肺癌還是類癌,最怕的是沒有早期發現,而X光檢查對於小於1公分的腫瘤不見得看得出來,最好向醫師諮詢是否可以每1至2年進行1次的LDCT檢查,尤其是空氣污染嚴重的現在。



原文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