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召回印度廠的大陸工程師 引爆新一輪人才爭奪戰

美中貿易戰焦點正逐漸從電子產品、汽車等實體商品,轉向人才與技術流動。根據《彭博》(Bloomberg)2日報導,台灣代工大廠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已要求數百名在印度iPhone工廠工作的中國工程師與技術人員返國,引發外界關注。
該報導援引知情人士指出,已有超過300名中國籍員工離開印度,目前留在當地的主要為來自台灣的支援人員。最近中國政府收緊對關鍵人才與技術出口的控制,特別是涉及人工智慧、稀土技術與高端製造的專家。
早在今年1月,《彭博》就曾報導中國官員已「口頭勸導」地方政府與監管機構,限制技術轉移與設備出口至印度與東南亞。此舉可能是針對包括蘋果公司與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在內的企業,正積極將供應鏈從中國遷出所作出的反制。
中國外交部當時回應稱,中方「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對各國企業開放」,但這一系列動作顯示,北京已將人才外流視為潛在的戰略威脅。
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曾表示,到今年第三季,大多數出口美國的蘋果產品將改由印度與越南生產,顯示其在供應鏈去中國化上的快速推進。然而,這對中國經濟恐將帶來長期衝擊。庫克指出,蘋果在中國支持約500萬個工作機會,其中過半涉及製造業。
為阻礙企業與人才出走,中國開始加強監管。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6月25日報導,中國商務部已要求國內稀土企業上報具備技術專長的員工名單,準備編製一份中國稀土專才的資料庫。此外,中國政府也已禁止部分稀土加工與磁鐵製造技術出口,並限制相關專家出境。
路透報導,人工智慧領域也成為監控重點。《The Information》今年3月指出,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的部分員工已被限制出國。北京方面顯然已意識到,美國矽谷多位頂尖AI人才具有中國背景,包括在Meta工作的工程師。去年一項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在全球排名前20%的AI研究人員中,有47%來自中國。
過去中國也曾積極吸引外國人才,台灣即長期抱怨中國企業「挖角」其高階工程師。2017年,知名半導體專家梁孟松自台積電離職後,加入中國上海中芯國際(SMIC),並出任,即是一例。
隨著全球供應鏈與技術版圖重構,「人才戰爭」或將成為下一個地緣政治的關鍵戰場。
最新生活新聞
-
-
竹縣文學盛事吳濁流文學獎頒獎 楊文科縣長:喜迎兩位外籍得獎者
(1 小時前) -
馬祖國際藝術島臺北宣傳據點 「風的方向,島的心事:馬祖進行式」講座 x 「馬祖書展」 紀州庵文學森林隆重舉行
(1 小時前) -
高雄市政府加速推動大林蒲遷村 明年1月1日起陸續啟動土地與宗教設施協議價購作業
(1 小時前) -
許智傑:高雄發展智慧城市 24小時無宵禁機場將是關鍵
(1 小時前)
延伸閱讀
-
捷運萬大線LG01站工程預定於明(8)日進行交維圍籬移設施工作業
3 天前 -
環狀線北環段CF690B區段標工程預定114年11月10日起進行Y28車站北側工區圍籬移設作業
4 天前 -
捷運環狀線南環段CF670標Y2A站於木新路1段與木柵路3段施工進行交維改道,木新路往動物園方向僅剩單一車道,預期將有壅塞情形,請用路人提前改道
1 週前 -
捷運環狀線南環段CF670標Y03車站114年11月1日起在木柵路二段南側架設施工圍籬,工區範圍內雙向車道均縮減剩1車道,預期將有壅塞情形,用路人請盡量利用木新路、興隆路、萬芳路替代行駛
2 週前 -
臺北捷運環狀線北環段CF680C區段標工程將自114年10月29日晚間8時至30日凌晨6時,於新北市三重區環河北路3段/復興路388巷口至如意街口間進行蘆洲往三重方向車道路面刨除及鋪設施工。
2 週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