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5-08-21 | i-media愛傳媒

不吸菸女性罹患肺腺癌 全球呈增加趨勢

不吸菸女性罹患肺腺癌 全球呈增加趨勢

中研院20日發表「台灣癌症登月計畫」最新成果,學者表示,不抽菸女性罹患肺腺癌,全球都呈增加趨勢,可能與女性對環境致癌物耐受性、賀爾蒙,與加工食品防腐劑的亞硝安等有關。且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的增加速度,遠超過日本、韓國。



肺癌目前位居癌症發生率、死亡率,以及健保醫療支出最高的冠軍。衛福部統計,肺癌每年新增個案近1萬8000人,相較於民國101年的9000多人,增加不少。



中央研究院昨日說明「台灣癌症登月計畫」的最新成果,結合美國臨床蛋白基因體腫瘤分析聯盟(CPTAC),分析全球數百個案例,完成首次涵蓋歐美、亞洲多族群的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有助於揭開肺腺癌的關鍵機轉,辨識「類晚期」亞型高復發風險族群。



計畫主持人、中研院化學所特聘研究員陳玉如表示,一般認為男性吸菸比例高,罹患肺腺癌的機會也高於女性;然而近年發現,肺腺癌患者中的女性比重不斷上升,引起科學家和醫師的關注。



目前研究推測與賀爾蒙有關,陳玉如指出,兩性對不同環境致癌物的耐受性不同,惡性癌化路徑也有一些差異。男性患者多與吸菸,及長期暴露於污染環境等外在因素相關,加速腫瘤惡化;女性患者則多受內在致癌因子影響,癌細胞更容易逃避免疫系統監控。未來針對不同性別與致癌途徑,設計個別化治療,將是精準醫療的重要方向。



最新論文的資深作者、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表示,不吸菸的癌症病患,全世界都呈現增加趨勢,這與世界各國不斷加強菸害防制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的增加速度,遠超過日本、韓國,引起各國研究者關注。上述情形的原因還沒有定論,有待更多研究。也有人懷疑是台灣篩檢做的比較多,篩出較多早期病例;但統計卻表明,高比例病人被篩出時已是第4期。



楊泮池指出,基因和環境因素值得關注,可能與台灣相對環境暴露有關,包括交通工具排放、火力發電廠造成的空氣污染,最新研究也顯示與馬兜鈴酸(常見於中藥材,具有強烈的致癌性、腎毒性)有關。這些致癌因素要一個個找出來並拿掉,才能維護民眾健康,早期診斷已是較不得已的作法,最好還是透過預防策略,預防癌症。



前副總統陳建仁也出席分享罹癌經驗,他表示,2015年,他在健檢時發現肺部有一顆0.9公分的腫瘤,當時還慶幸這只是早期肺腺癌,尚未擴散轉移。但當時的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提醒他不可大意。因此,陳建仁至今仍持續回診,追蹤病情,避免病灶轉移。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