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災「突變狗群」現身!科學家:有抵抗輻射能力
(記者周德瑄/綜合報導)1986年,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核子反應爐爆炸,釋放大量致癌輻射物質,成為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災,導致超過10萬人撤離,並設立1000平方英里的隔離區。即便核災已過去38年,該地區仍然充滿致命輻射。然而,科學家近期在災區內發現一個令人驚嘆的現象:當地狗群的基因竟然出現變異,開始適應劇毒環境。
示意圖/科學家在車諾比禁區發現對輻射有抗性的流浪狗。(擷取自Pixabay)
哥倫比亞大學環境衛生科學家克萊曼(Norman J. Kleiman)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對車諾比禁區內的流浪狗進行調查,捕捉了116隻距離核電廠約10英里的流浪狗,並將其血液樣本運至美國進行DNA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狗群的基因中出現近400個「離群基因座」(outlier loci),與其他地區的狗群明顯不同。研究團隊推測,這些流浪狗可能是核災當年疏散期間被遺棄的寵物後代,它們的後代逐漸發展出對輻射、重金屬及污染的抵抗能力。
該研究指出,災區內共有兩個狗群,總數約900隻。儘管兩群狗的遺傳基因有所不同,但它們均能在高輻射環境下生存,顯示出驚人的適應能力。這些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犬類醫學與遺傳學》(Canine Medicine and Genetics)期刊。克萊曼教授強調,了解這些狗如何在核災後的極端環境中生存,可能為人類健康研究提供關鍵啟示,特別是在探討如何應對輻射或其他毒害環境影響時。
不僅是狗群,車諾比災區的其他生物也出現了適應輻射的變異。例如,樹蛙的皮膚從綠色變為黑色,以中和輻射;狼群的基因突變,甚至展現出對癌症的抵抗力。儘管該地區仍為人類禁區,但野生動物卻逐漸重返這片廢墟,展現出大自然的恢復力與適應力。
未來,科學家計畫持續追蹤這些動物的演化過程,探索它們基因變異的長期影響。這些研究或許不僅能解答動物如何適應極端環境,還可能帶來人類健康與生態保護的新啟示。
更多引新聞報導
最新生活新聞
-
-
全球唯一! 仿生科技新創加速器向台灣招手
(28 分鐘前) -
蛇年報新春 農民學院即刻開放報名
(35 分鐘前) -
中彰投分署邀您春節踏青支持在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探索南投秘境!
(35 分鐘前) -
春節走春首選,嘉義新港6大必遊文青景點
(3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