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異常增加肝炎死亡率!「脂肪肝」竟意外成保命符
(記者劉雅文/綜合報導)肝病的高盛行率與慢性B、C型肝炎有關,臺大醫院團隊致力於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治療與研究,最新發現B型肝炎(B肝)患者若同時合併代謝症候群,死亡風險將大幅提升;但若B肝患者僅有單純性脂肪肝,沒有合併其他代謝異常,反而可使長期死亡率減半。
圖/臺大醫院最新發現B型肝炎(B肝)患者若同時合併代謝症候群,死亡風險將大幅提升。(翻攝Freepik)
臺大醫院肝炎團隊針對院內一萬多名B肝患者,進行長達15年的資料追蹤分析。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臨床教授蘇東弘表示,若患者合併代謝異常(如糖尿病、高血壓、過重肥胖等),不僅顯著增加死亡率,且合併的代謝異常越多,死亡風險越高。醫師強調,若同時合併三種以上代謝疾病,死亡風險將攀升至兩倍以上,而代謝疾病中,又以糖尿病危害最為顯著。
另外,這樣研究中,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若B肝患者僅有單純脂肪肝,未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過重肥胖等其他代謝異常,其長期死亡風險反而下降約五成。肝炎研究團隊黃上秦醫師解釋,脂肪肝或許透過某種機制,有助於清除B型肝炎病毒、減少肝癌及肝硬化風險,進而降低死亡率,但如果這些脂肪肝患者同時有代謝異常,死亡率則會再度上升。
臺大醫院也在2014至2023年間,進行劉振驊教授的臨床研究,其中42.5%受試者於成功清除C型肝炎後,有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而另外57.5%受試者於成功清除C型肝炎後沒有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所有的受試者每6個月接受肝臟影像掃描以及血液甲型胎兒蛋白以確定有無肝細胞癌之生成,經過平均約5年的觀察,共有107位受試者罹患肝細胞癌,顯示若合併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其每年肝細胞癌的發生率約2.41%,比無合併有代謝失能異常脂肪肝病之受試者,每年肝細胞癌的發生率更高。
進一步分析顯示代謝異常脂肪肝病,比心臟代謝風險因子,更能影響肝細胞癌發生之風險。因此,針對具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之病患,早期的藥物或是生活型態之介入治療,控制心臟代謝風險因子,可減少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相關肝細胞癌之生成風險。
臺大醫院肝炎團隊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均於近期發表於在國際頂尖期刊《肝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引發全球肝病領域的高度關注。
圖/台大醫院肝炎團隊發表研究成果「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死亡風險及罹癌機率高」。(記者劉雅文攝)
更多引新聞報導
最新生活新聞
-
-
客發中心攜手臺灣文獻館 簽署合作協議書
(39 分鐘前) -
公婆生病…人妻包1.2萬「吩咐尪照顧」 1情況遭罵不孝媳婦
(43 分鐘前) -
高公局:國道死亡車禍事故 逾3成追撞釀禍
(44 分鐘前) -
臺東榮服處拜會空大學習指導中心 促進退除役官兵就學合作
(5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