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治療新曙光!刺激「這裡」竟可提升社交能力
(記者劉雅文/綜合報導)自閉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疾患,會造成患者社交溝通困難,進而對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在醫療上,對於自閉症仍缺乏有效的生物性治療方法,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發現,透過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竟可以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
圖/林口長庚醫院在自閉症治療上有全新的發現。(翻攝Freepik)
根據調查顯示,台灣自閉症發生率約為1%-2%,且有逐年上升趨勢,林口長庚醫院最新使用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招募60位8-30歲的自閉患者,投入研究,發現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每週2次、連續8週,可顯著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功能,且追蹤研究治療效果,發現可維持4週,甚至在臨床觀察,患者接受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一年後也維持良好效果。
圖/林口長庚醫院最新使用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長庚醫院提供)
進行這項研究的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倪信章指出,自閉者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包括人際關係、情緒調控、課業學習和生活自理等,需要家庭、學校以及整個社會的充分理解與支持。目前自閉者的協助方式以行為治療為主,但效果有限,且個別差異大。
倪信章指出,在這次研究中就有小學學童,在接受腦右側前額下迴刺激後,會在日常生活中開始展現更多貼心的一面,像是提醒媽媽「茶很燙」等,更多的情緒表達出現。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長庚醫院的支持下,這次的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在自閉症的應用研究,重點探索的腦區包括背外側前額葉、後顳上溝及右側前額下迴。其中,發現特別針對右側前額上迴的刺激,在自閉症治療方面,有重大的突破。
招募的60位患者,被隨機且平均分配到治療組與對照刺激組,研究結果發現,在不需要麻醉的狀況下,每週2次,每次5分鐘內,連續8週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治療組比對照組顯著提升自閉症的社交認知功能,還可以改善自閉者的固執行為、情緒調節和適應功能也有治療潛力(治療組雖明顯優於對照組,但未達統計顯著效益)。
圖/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倪信章。(記者劉雅文攝)
更多引新聞報導
最新生活新聞
-
-
集結學者研究成果 農業部推穿山甲保育醫學專書
(19 分鐘前) -
大雪山櫻花夢幻綻放,冠羽畫眉共舞迎賓
(34 分鐘前) -
新鮮人高薪不是夢 信義房屋常鴻安揭秘訣
(1 小時前) -
搭星宇航空!他見經濟艙夫妻「偷藏毛毯」傻眼:丟台灣人的臉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