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進口萊豬輸台 新藍圖連線籲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緊盯流向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澳洲進口的豬其他可食部位(含豬腳、大腸頭、肝連、豬腸衣等)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雖未超標,卻引發各界的關注;國民黨籍議員組成的「新藍圖連線」表示,這是台灣開放萊豬進口以來,首批進口含萊劑豬肉,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應監測流向並強化相關的配套。
圖/新北市議員陳偉杰建議地方政府衛生局建立追蹤萊豬流向終端市場的機制,透過明確標示規範,讓民眾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新北市議員陳偉杰提供)
「新藍圖連線」召集人、新北市議員陳偉杰指出,當初政府禁止國內豬農使用萊克多巴胺,卻因為國際貿易的考量開放進口萊豬,雙標政策自然讓民眾充滿疑慮;除呼籲中央未來應提高進口豬肉抽驗的密度外,「新藍圖連線」團隊也會聯繫各縣市的友好議員,共同建議地方政府衛生局建立追蹤萊豬流向終端市場的機制,並透過明確標示規範,來讓民眾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圖/新北市議員蔡淑君呼籲民眾多使用優質國產豬肉。(新北市議員陳偉杰提供)
「新藍圖連線」副召集人、新北市議員蔡淑君說,養豬產業是台灣農產重大支柱之一,相關從業人員約60萬人,現在新台幣匯率大幅升值,進口商輸入萊豬的成本降低,養豬業若無法承受便宜進口萊豬的競爭,台灣畜產業將遭受重創;為保障消費者權益,地方衛生局應要求販售散裝或豬肉加工品,應標註是否使用含有萊劑的豬肉,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也呼籲民眾多多使用優質的國產豬肉。
圖/桃園市議員張碩芳呼籲,讓不願意買到萊豬的民眾,能夠自主選擇、規避風險。(桃園市議員張碩芳臉書)
桃園市議員張碩芳直指,端午節將至,進口萊豬可能流入各種豬肉加工的食品當中,雖然食藥署表示輸入產品屬於在科學分析下的可接受風險,但年長者、幼兒或慢性病患者對食安的標準要求更高;因此,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應要求相關的豬肉產品販售業者明確標示,讓不願意買到萊豬的民眾,能夠自主選擇、規避風險。
圖/新竹縣議員林禹佑認為,這批澳洲萊豬可能是進口商開始試探台灣市場接受度,未來進口萊豬只會越來越多。(桃園市議員張碩芳臉書)
現任新竹縣藥師公會理事長的新竹縣議員林禹佑認為,萊豬能入境就是殘留的濃度符合規定,但對人體長期暴露有無危害、攝取過多恐導致心悸、手腳顫抖、腸胃道症狀都還有疑慮;消費者如果不願誤食,可留意在餐廳、火鍋店等場所標示的肉品來源,這批澳洲萊豬可能是進口商開始試探台灣市場接受度,未來進口萊豬只會越來越多,各地衛生局應該要加強監測與管理作為。
更多引新聞報導
最新生活新聞
-
-
新冠疫情升溫 竹市府籲民眾落實防疫「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
(8 小時前) -
高市府發言人項賓和:興達3、4號機組已轉備用、環保局未發操作許可 緊急備載發電需按啟用及操作時數限制
(8 小時前) -
共好脫遊、友善共融 桃園市社會局結合學術及善心單位端午送暖關懷街友
(8 小時前) -
洪秀柱率團赴北京見王滬寧 名單驚見天王御用作詞人方文山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