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7° / 25° )
氣象
2025-05-18 | 引新聞

宗教玄學/認識入世親民第一女神!一本橫跨千年的媽祖新書


(記者林忠勳/專訪)在最新一集的《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主持人李志華、陳志仁邀請了宗教學者、作家黃健原,暢談他最新發表的新書《天上聖母─認識入世親民第一女神》。「這是一本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的媽祖百科。」書中以「方塊註解+正文」的雙軌編排統整史料,引經據典之處均附旁註,方便讀者迅速掌握信仰脈絡。



宗教玄學/認識入世親民第一女神!一本橫跨千年的媽祖新書
圖/宗教作家黃健原(中)分享,將於六月起在北港朝天宮、台南大天后宮舉辦「媽祖文化走讀」系列講座,希望更多人讀懂媽祖史,就能深入瞭解臺灣人的善良與韌性。(艾瑞克IN新聞團隊攝)

媽祖信仰的起源


黃健原指出,媽祖自宋代被封「崇福夫人」以來,歷朝累加尊號,一直到清朝康熙皇帝在湄洲建立天妃廟,媽祖再度被加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是清朝第二次對媽祖表達尊崇。當時在台灣的將軍施琅,也順應旨意將寧靖王府改為大天妃宮,康熙皇帝還賜「輝煌海澨」匾額,象徵國家對海神信仰的正式背書。


天上聖母─認識入世親民第一女神》這本書中也逐朝列舉冊封詔書與《顯聖錄》紀載,並從施琅入臺、鄭和下西洋等史實,勾勒出媽祖在政治版圖與海洋貿易中的「超級外交官」角色。


儒釋道合流


「媽祖究竟屬於哪一教?」作家黃健原以他個人田野經驗回應:「台灣每一座媽祖廟幾乎都供奉觀世音菩薩。這種普遍的『雙神同殿』反映儒、釋、道三教早已在民間信仰中交融;媽祖十五大願與觀音聞聲救苦的慈悲精神高度重疊。已逝的佛光山星雲大師更曾提過:「媽祖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從海上守護神成全球信仰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黃健原列舉東南亞、美西甚至非洲的媽祖廟分佈,並特別提到台灣僑民在琉球興建的廟宇,如今成為在日本的臺僑重要的文化凝聚中心。他強調,台灣信眾不僅將香火帶出海,更以募資方式協助湄洲祖廟修復,體現「文化回流」的跨海互動。


王朝冊封與融入民間


節目中,黃健原引用《天妃顯聖錄》等典籍,解析媽祖何以能在明、清兩朝屢獲加封,例如:每逢航海凱旋、軍功告捷,將領便以「神蹟」上奏而獲皇帝嘉封;宋至清七百年間的「升格軌跡」恰與中國海權、殖民與移民史並行。


「若姓林的宗親,大多數人都會把媽祖尊稱為『姑婆』。」黃健原解釋,因媽祖林默娘本姓為林,林氏祠堂早期常奉安媽祖,遂衍生成親族式稱謂;林則徐等歷史名人也自認為「姑婆後代」,強化了信徒與神明之間的血緣想像。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意義


在節目中,也談到《天上聖母─認識入世親民第一女神》最後一章以白沙屯媽祖進香為例,說明臺灣信徒如何透過共乘、供餐、接駁車等「自發性互助」實踐媽祖慈悲;這股善念也在各類海外廟會、文創展覽蔓延,成為彰顯臺灣軟實力的「無形外交」。


黃健原預告,出版社將於六月起在北港朝天宮、台南大天后宮舉辦「媽祖文化走讀」系列講座,並計畫與多所高中合作,推動「海洋信仰與在地認同」課程。「讀懂媽祖史,就是讀懂臺灣人的善良與韌性。」新書已在各大通路上市,期待更多讀者透過文字與田野,共同感受這位「入世親民第一女神」的跨世紀魅力。


更多引新聞報導


宗教玄學/三月瘋媽祖!白沙屯、大甲雙女神出巡安定人心


宗教玄學/感受天上聖母慈悲!白沙屯媽祖進香朝聖之旅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