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傷害頻傳!黃心華批新北補破網式應對 促推高溫治理SOP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台灣熱浪年年加劇,高溫早已成為職場新常態,勞工熱傷害接連頻傳;國民黨新北市議員黃心華表示,根據衛福部公布,5月至今已累計337人因熱傷害就診,儘管因應熱傷害已有明確規範,但新北市政府現行作為仍停留在「補破網」式的應變,政策缺乏高溫來臨前的熱危害預防。
圖/「理工男」之稱的黃心華首度系統性整理出高風險熱傷害的職業類別,依據環境暴露條件與工作型態。(新北市議員黃心華提供)
黃心華在新北市議會質詢勞工局長陳瑞嘉指出,根據綠色和平2024年報告,六都中熱危害三級以上時數已從2022年1,148小時攀升至2024年的1,796小時,三年間暴增逾五成,成人熱傷害病例更成長達74%;報告也推估六都因高溫導致的潛在經濟損失高達397億元,其中新北市的損失僅次於高雄,顯示問題早已不只是個別勞工健康的事件,而是牽動整體社會成本的重大風險。
黃心華說,勞工局雖於2023年啟動「熱危害及冷氣作業專案檢查」,但35家的事業單位中即有20家違規,違規率高達五成,實在過高尤其現行的抽查機制,全市覆蓋率也無法有效普及,新北勞動人口突破200萬,市府是否已建立熱危害高風險行業的巡查清單?還是僅在夏季臨時應對?勞工局應該建構跨局處「高溫熱危害聯防機制」,不僅針對民間事業單位,市府內部也應自我檢視。
「理工男」之稱的黃心華首度系統性整理出高風險熱傷害的職業類別,依據環境暴露條件與工作型態,區分為三大類-「戶外高溫環境作業者」、「密閉或高熱工作場所人員」、「需長時間穿戴裝備或外出活動者」,並呼籲市府以此分級分類思維,建構預防熱傷害的配套措施與工作場域巡查SOP,建立風險預警地圖與數據系統,讓高溫應變從「緊急應對」升級為「制度治理」。
黃心華提醒,目前許多來自新北的市民每天跨縣市到台北工作,高溫曝露不僅發生在職場,也包含上下班通勤時段,市府是否應更積極思考,從交通動線、遮蔭空間、水霧設備等基礎建設著手,補齊制度與環境的雙重保障;強調台灣的酷暑只會越來越頻繁,勞工不該在制度陰影下默默中暑,新北市作為全國最大的勞動城市,更應以行動領先、制度創新,成為熱傷害防治的標竿城市。
更多引新聞報導
最新生活新聞
-
屏東榮服處深入牡丹鄉 關懷榮民眷送暖迎端午
(6 小時前) -
竹縣AIoT加速器續航第四屆 新創對接東南亞拓展國際鏈結
(6 小時前) -
第3屆「慢經濟學院」開訓 點亮地方青年新動能
(7 小時前) -
興達電廠3、4號機轉備用 環保局:未核發展延許可並要求如期除役立場不變
(7 小時前) -
2025/05/23 空氣品質說明(22:00)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