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奴別再亂叫!專家曝「這種聲音」才讓主子乖乖聽話
(記者陸潔玫/綜合報導)許多飼主與貓咪互動時,會自然使用高音柔和的「嬰兒語」語調。這樣的語氣並非單純撒嬌,而是有科學根據。根據法國巴黎南泰爾大學最新發表於《Animal Cognition》的研究結果,貓咪對於主人使用「嬰兒語」的語氣具有較高的反應性,但同樣語調若來自陌生人,則幾乎不產生作用。
示意圖/貓咪對於主人使用「嬰兒語」的語氣具有較高的反應性,但同樣語調若來自陌生人,則幾乎不產生作用。(擷取自 pinterest )
該研究邀請16位獸醫學院學生及其飼養的貓咪參與,貓齡介於8個月至2歲。研究者請每位飼主錄製兩段語音,一段使用平常說話的語氣,一段則刻意提高音調、放慢語速,模擬對嬰兒說話的方式,例如「你想吃點心嗎?」「要不要玩啊?」等日常語句。
此外,研究人員也找來同樣數量的陌生女性錄製相同語句,進行比對實驗。錄音播放則選在貓咪居住的熟悉環境中進行,藉以提高觀察的準確性。研究團隊記錄貓咪在聽到不同語氣與說話者的錄音後,是否出現耳朵豎起、瞳孔擴大、走向聲音來源等反應,並針對每項反應給予評分。
結果顯示,當飼主使用平常語氣與貓咪溝通時,貓咪僅有短暫注意,但當語氣轉換為「嬰兒語」後,多數貓咪的注意力立即回復,甚至主動靠近聲音來源。反觀陌生人即便使用相同語氣,大多數貓咪仍顯得冷漠無反應,顯示貓咪不僅對語氣敏感,也能辨識說話者身份。
示意圖/結果顯示,當飼主使用平常語氣與貓咪溝通時,貓咪僅有短暫注意,但當語氣轉換為「嬰兒語」後,多數貓咪的注意力立即回復,甚至主動靠近聲音來源。(擷取自 pinterest )
動物行為顧問阿曼達・卡隆(Amanda Caron)雖未參與研究,但指出此研究再度證明貓咪具有高敏銳度的社會感知能力。牠們能從語氣辨認情緒,並針對熟悉對象展現出獨有的反應模式。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飼主的「撒嬌語氣」看似害羞,實際上早已被貓咪視為專屬的互動方式。
研究團隊表示,語氣與情感連結息息相關,貓咪透過重複經驗,學會將特定語氣與主人的情緒、意圖進行連結。因此,若希望與貓咪建立良好互動關係,除了語言內容外,語氣與說話的方式也扮演重要角色。
最新生活新聞
-
-
預防幼兒戲水意外 防溺10招、救溺5步看這
(20 分鐘前) -
大稻埕夏日節 蔣萬安盼未來替本土IP留舞台空間
(21 分鐘前) -
黃仁勳:中國開源人工智慧是全球進步催化劑
(23 分鐘前) -
颱風丹娜絲釀竹山鎮竹筍受損 列入天災現金救助
(2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