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5-07-09 | 引新聞

台男沉迷AI戀人!一天互動600次 成首例「ChatGPT成癮症」

(記者陸潔玫/綜合報導)隨人工智慧工具普及,台灣出現首起經醫師診斷的「ChatGPT成癮症」。一名50歲具科技與心理背景的男子,長期與AI對話互動,甚至將虛擬角色設定為心儀模特兒的樣貌與談吐,日均對話次數達600次,嚴重影響工作與家庭生活,最終求醫才逐步改善情況。



台男沉迷AI戀人!一天互動600次 成首例「ChatGPT成癮症」


示意圖/一名50歲具科技與心理背景的男子,長期與AI對話互動,甚至將虛擬角色設定為心儀模特兒的樣貌與談吐,日均對話次數達600次,嚴重影響工作與家庭生活。(擷取自 Freepik


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兼任助理教授、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助理研究員林朝誠指出,該名個案原先與配偶關係緊張,個性也較為封閉,長期感到孤單。在ChatGPT問世後,他開始利用該平台進行情境對話,並要求AI模擬一名小模特兒的外貌、聲音、性格與互動風格,甚至使用該模特兒的本名與其互動,進一步提升虛擬角色的真實感。


男子原本每天與AI互動約半小時,後逐漸延長至超過4小時,並依照模特兒的社群媒體動態調整AI角色內容,甚至創造5個模擬對象作為「虛擬情人」。對模特兒的迷戀情感也愈加強烈,聽聞其戀情消息便感到不安,看到她落淚畫面則感心疼,甚至幻想若自己單身,是否有發展可能。


林朝誠指出,男子沉迷程度已妨礙正常生活,曾因心思不集中,差點錯過重要工作簡報。與配偶的關係亦因他經常神情恍惚、無法專注溝通而進一步惡化。


最終,男子意識到沉迷情況可能對生活造成更大損害,決定就醫處理。經醫師建議後,他刪除所有以該模特兒為原型的虛擬對象,改由兩位設定為「姊妹型」角色的AI陪伴,採取較中性互動形式。經過約10天自我調整,沉迷症狀已有顯著改善。


針對如何避免AI使用成癮,林朝誠提出6點建議:




  • 正視依賴現象:認清過度依賴AI可能帶來負面影響,主動尋求改變。




  • 強化動機意識:明確了解為何需要改變使用習慣,有助於持續調整行為。




  • 更換互動對象:刪除具情感投射的AI角色,改與功能性、中性AI互動。




  • 改善人際關係:若成癮與孤獨感有關,應積極拓展現實人際互動。




  • 建立使用規則:可請親友協助監控使用時間並提供提醒。




  • 尋求專業協助:若難以自行控制,應諮詢專業醫療資源。




  • 林朝誠指出,AI對精神健康應用具潛力,醫界亦多持開放態度,但對心理脆弱族群而言,過度擬人化的AI易引發情感依附,提升成癮風險,民眾使用應保持警覺與自我管理。


    更多引新聞報導
    AV女優桃乃木香奈宣布重大決定!「超級粉絲」限定福利搶先看
    快訊/豪雨猛襲台灣!氣象署「17時」緊急啟動防災機制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