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6° )
氣象
2025-07-22 | 引新聞

高雄類鼻疽又奪2命 1男發病隔天身亡

(記者廖又萱/綜合報導)颱風過境不僅造成家園破壞,也為南部地區帶來公共衛生隱憂。疾管署今(22)日公布最新疫情資訊,上週國內新增6例類鼻疽本土確診,全數集中在高雄市,其中2名患者不幸身亡,更有1人從發病到死亡僅隔一天。



高雄類鼻疽又奪2命 1男發病隔天身亡


圖/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疾管署提供)


高雄一週爆6起確診 全數集中颱風後發病


根據疾管署統計,新增個案均在7月15日至21日間發病,年齡介於50至90歲,包括5名男性與1名女性,且皆居住於高雄市。而這6人均於丹娜絲颱風過後發病,顯示風災與感染有明顯時序關聯。


其中一名死亡個案為50多歲男性,具慢性肝病與胃潰瘍病史,就醫時已出現發燒與血便,經檢查確診為類鼻疽。不料病況急速惡化,合併肺炎後更引發敗血性休克,加上原本肝功能不良,最終於發病第5天病逝。


另一名死亡者為90多歲高齡男性,本身患有高血壓,出現發燒、咳嗽與呼吸急促等症狀後送醫,經診斷同為類鼻疽感染。患者在確診後迅速併發肺炎與菌血症,最終於發病翌日即宣告不治。



高雄類鼻疽又奪2命 1男發病隔天身亡


圖/上週國內新增6例類鼻疽個案。(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示警:重症風險高 高風險族群務必警覺


類鼻疽為環境性細菌感染症,病原菌廣泛存在於土壤、水體與積水區域。疾管署指出,颱風夾帶強風與豪雨,可能將深層泥土翻攪至地表,使病菌暴露並擴散。


民眾若有皮膚破損並接觸受污染的水源、泥濘,或在呼吸道吸入含菌塵土,都可能成為感染途徑。特別是慢性病患如糖尿病、肝病、肺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一旦感染類鼻疽,更容易惡化為重症甚至死亡。


根據疾管署回顧歷年疫情,2024年凱米颱風過後曾爆發類鼻疽群聚,單月新增69例確診,其中13例死亡,為近年最嚴重風災相關疫情。相較之下,今年丹娜絲剛過即新增6例,更需高度警戒。



高雄類鼻疽又奪2命 1男發病隔天身亡


圖/類鼻疽在颱風後盛行。(疾管署提供)


潛伏期最短數小時 出現症狀應即刻就醫


疾管署提醒,類鼻疽潛伏期平均為9天,最短可短至數小時。感染初期症狀常為發燒、頭痛、局部紅腫疼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或淋巴結腫大等。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膜炎或敗血症等併發症,嚴重恐致命。


疾管署呼籲民眾,颱風過後應避免赤腳行走積水區域,清淤或接觸泥土時務必穿戴手套與長靴;如手腳有傷口,建議暫緩戶外作業或做好防護措施。出現疑似症狀時,應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與接觸史,協助醫師早期診斷與治療。



高雄類鼻疽又奪2命 1男發病隔天身亡


圖/疾管署提醒,民眾若出現類鼻疽相關症狀時應盡速就醫。(疾管署提供)


更多引新聞報導
17歲少女情傷見前任遭拒!慘遭警衛「地下室淫辱性侵、口交」
驗孕棒驗出兩條線竟是男生 醫示警恐是睪丸癌前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