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芸瑄/綜合報導)距離7月26日大罷免投票僅剩三天,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23日)在中常會上發表談話,強調週六是關鍵時刻,不論藍、綠、白或中間選民都應展現立場,並拋出「可以不投票,也可以勇敢投下不同意」的說法,引發外界熱議。對此,民進黨回應指出,朱立倫身為在野黨領袖,其言行對藍營選民有強大影響力,所釋放的訊息不容忽視。
朱立倫在中常會中語帶批評地表示,台灣民主至今,沒有人曾想過,竟然會由執政黨對在野黨發動如此大規模的罷免行動,直言這正是過去民進黨自己最反對的作為。他強調,這場罷免不僅是對特定立委的意見表達,更是對整體民主價值的挑戰。
圖/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23日)在中常會上發表談話,拋出「可以不投票,也可以勇敢投下不同意」的說法。(翻攝 朱立倫臉書)
他進一步說:「這不是只針對罷免本身的不同意,而是表達不認同執政黨以罷免為手段,打壓在野黨的行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投票,也可以勇敢投下不同意,做出對民主的堅持。」朱的「可以不投票」一語引起社會關注,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則出面說明,強調朱立倫的原意是針對民進黨支持者,希望他們不須被動員出門投票,亦可選擇不參與罷免,或勇敢表達反對罷免的態度。
另一方面,民進黨同日召開中常會,媒體現場詢問如何看待朱立倫「不投票說」。對此,民進黨發言人吳崢起初面露不解,在聽清問題後才回應,認為朱立倫身為國民黨主席,其每日談話皆具高度政治意涵,並指出這番言論實際上是在向藍營基層傳遞特定訊息。
吳崢指出,朱立倫先是表達可以對特定立委感到不滿,隔天又說可以不出門投票,兩日內言論轉變,顯示這是針對藍營支持者所進行的策略性溝通,目的在於影響投票率與罷免結果。他補充:「相信國民黨的支持者會理解朱主席話中的意圖,這不僅是話語,更是政治操作。」
隨著罷免日逼近,雙方陣營言辭交鋒日益激烈,這場政治攻防戰也成為民主機制與民意動員的拉鋸場,各界高度關注投票日當天的動向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