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飽「1菜名」千萬別點!老闆爆料:多是剩料改造
(記者周德瑄/綜合報導)外食雖然方便,但若不慎點錯菜,可能反而賠上腸胃健康。近日,一名網友茱莉亞貝茲(Julia Besz)在TikTok分享餐飲業朋友的經驗,揭露「餐廳4大地雷餐點」,影片累積超過37萬次觀看,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示意圖/國外餐廳老闆提醒餐廳地雷。(擷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首先被點名的是餐廳推出的「特餐」。雖然名稱聽起來新鮮誘人,但這名餐廳老闆直言,若與當季食材無關,很可能只是廚房為了清掉快過期食材的手法,透過濃厚醬汁或華麗擺盤來掩飾。換句話說,顧客花了大錢,卻可能只是吃進「剩料再製版」。
第二大陷阱是「內陸地區的海鮮料理」。業者提醒,除非餐廳能保證每日新鮮進貨,否則最好避免點生蠔、蛤蜊等貝類。一旦保存或處理不當,海鮮拼盤隨時可能成為食物中毒的來源。
第三是「吃到飽餐廳的雞肉」。由於自助餐廳需要大量出菜,難以確保每一份雞肉都維持在安全溫度,一旦控溫不當就容易滋生細菌。他打趣說:「當下你可能感覺不到,但12小時後身體就會給你答案。」
最後,看似無害的「飲料冰塊」其實也潛藏危機。許多餐廳因忙碌忽略清潔製冰機,導致冰塊成為細菌的溫床,顧客不自覺就喝下「細菌特調」。
這名餐廳老闆也給了外食族一個原則:「下單前先想想,這道菜在廚房裡流通快不快?」若答案是否定的,代表不新鮮或容易存放過久,最好避免點用。
除了衛生問題,專家還提醒消費者留意餐廳在菜單上的「隱藏心機」。優惠券平台Proxy Coupons執行長哈靈頓(Fred Harrington)指出,大部分顧客會在短短90秒內決定餐點,因此餐廳會透過設計細節引導選擇,例如將價格縮小、放在不顯眼的位置。南加州大學心理學講師布勒(Jason Buhle)則補充,業者會讓顧客先聚焦在菜名與描述,再弱化對價格的敏感度,讓消費者更容易掏錢。
更多引新聞報導
《角頭》首日狂收1900萬元 限制級場景「裸女」身份曝光引熱議
李雅英還好嗎?突缺席應援嚇壞球迷 本人發聲曝原因
最新生活新聞
-
-
北市中山國小網球選手 亞洲U12團體錦標賽奪金
(35 分鐘前) -
屏東縣小稅猴「雲端發票e起pay」活動!
(37 分鐘前) -
忍者龜前傳?地鐵月台驚見「功夫鼠」對戰 老鼠互搏 44 秒網笑稱:生活超精彩
(40 分鐘前) -
【有影】孝道月祈願吉祥 廣修禪寺舉行梁皇寶懺大法會暨大蒙山甘露施食
(5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