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修正衝擊中央財源 侯友宜籲事權釐清兼顧均衡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為解決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下稱財劃法)修正後造成的財政困境,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邀集11位縣市正副首長齊聚行政院座談,共商中央與地方如何分攤資源與責任。

卓榮泰指出,根據新法規定,中央將有約新台幣4,165億元歲入撥給地方統籌分配稅款,形同中央財源大幅減少;由於中央同時需支應國防、外交、公共建設、科技及依法債務還本等支出,現已舉債達2,992億元,若再維持既有一般性補助款及計畫型補助款水準,恐違反《公債法》所定15%流量上限,中央財政難以為繼。
卓榮泰表示,新版財劃法的核心精神是落實地方自治,因此「事權」應隨資源一併調整,哪些地方自治事項要完全交由地方負責,哪些則需由中央與地方按比例分攤,必須清楚界定;也彙整各縣市首長的談話重點,認為共識大致集中在四點:第一,多數人認為法條或計算公式存在問題,應徹底檢討。
第二,不論統籌分配稅款獲配多寡,都有人主張應重視水平分配,並強調城鄉均衡;第三,普遍支持尊重地方自治精神,但希望中央清楚說明回歸地方的具體事項;第四,若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全盤檢討財劃法,而非僅修改計算公式。

新北市長侯友宜強調,地方若獲得更多資源,自然願意承擔更多責任,但前提是「事權分配要先講清楚」;此外,財劃法檢討已等待超過二十年,修法應是跨黨派共識,但這並非一場會議就能定案,如果行政院希望再次推動修法,應提出具體版本,而不是僅止於點出困難卻缺乏解方。
侯友宜直言,顧及時間與行政效率,必須讓各縣市順利編列明年度預算,因此建議短期內先在現行財劃法基礎上補強,避免因爭論過久而影響施政;他說,不必一再重提過去的爭執,互相埋怨沒有意義,「先求有,求好沒那麼快」,最重要的是務實解決眼前問題。
侯友宜直指,國家有長遠的政策目標,地方也有自治需求,雙方本應互相體諒與包容,新北市的立場向來是「不求多、只求合理」,難以讓所有縣市百分之百滿意,但至少應兼顧偏鄉地區,以及長期未獲均衡分配的縣市;呼籲行政院團隊應完整研議,兼顧中央財政穩健與地方自治權利,才能真正化解財劃法長年懸而未決的爭議。
最新生活新聞
-
-
靈鷲山水陸啟壇結界 結合環保祈願地球和平共生
(49 分鐘前) -
線上英語會話Native Camp 9月新會員專屬優惠活動登場
(50 分鐘前) -
嘉義民雄紙糊大士爺火化升天 萬人祈求平安祛災厄
(52 分鐘前) -
中國科大新生CUTe定向營 展現Z世代新思維
(5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