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19° / 17° )
氣象
2025-11-27 | 引新聞

喉嚨異物感勿輕忽 北慈:遠離菸酒檳榔把握治療黃金期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48歲張先生長期抽菸、喝酒、嚼檳榔,年初喉嚨異物感與吞嚥不順,就醫檢查發現下咽部腫瘤,胃鏡檢查確診為第三期食道癌合併第四期下咽癌,並已有淋巴轉移;經化療、放療與免疫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台北慈濟醫院洪嘉聰醫師以微創手術切除食道癌,術後生活品質獲維持。



喉嚨異物感勿輕忽 北慈:遠離菸酒檳榔把握治療黃金期
圖/洪嘉聰醫師說,喉嚨不適應儘快就醫,避免菸、酒、檳榔,減少煙燻、香腸及過熱湯品等刺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洪嘉聰醫師指出,食道長約25至30公分,上連咽喉、下接胃部,外層為肌肉,內層為鱗狀上皮細胞,食道癌分腺癌與鱗狀細胞癌,後者多由刺激物引起,常發生於中段,且約5%可能合併下咽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腫瘤擴大才會出現吞嚥困難、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或體重下降,臨床數據顯示,早期存活率可達七至九成,晚期低於5%,早期發現治療關鍵。


洪嘉聰醫師表示,食道癌治療會依期別與病灶範圍調整方式,以手術切除為優先考量;傳統開胸手術需於胸腹開15至20公分大傷口,易併發肺炎,若合併下咽癌,可能得進一步施行全喉切除與永久氣切,造成語音、進食與呼吸功能的永久改變,微創手術則可透過胸腔鏡、腹腔鏡完成,僅需數個1至2公分小切口加頸部4至5公分切口,術後恢復快。


洪嘉聰醫師說,張先生案例中,經放療縮小腫瘤後,食道癌以微創手術切除,下咽癌則以藥物治療,避免全喉切除,維持術後生活品質,術後病人仍須注意滲漏、狹窄或復發風險,必要時接受擴張或化放療治療;喉嚨不適應儘快就醫,避免菸、酒、檳榔,減少煙燻、香腸及過熱湯品等刺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更多引新聞報導
台北慈濟:48歲男白血球飆八萬 標靶治療三月恢復穩定
肝癌早期零症狀 台北慈濟電燒術守護肝臟健康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