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6° / 25° )
氣象
2024-10-15 | 民生頭條

茶籽堂慶 20 週年認養朝陽步道,盼成台灣數位游牧第一站

茶籽堂慶 20 週年認養朝陽步道,盼成台灣數位游牧第一站

記者柯宗鑫/綜合報導



茶籽堂今(10/15)日攜手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於宜蘭南澳的朝陽步道入口舉行記者會,宣布正式認養朝陽步道。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與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長蕭崇仁在新的入口意象前完成認養簽署儀式,公私合力推動生態保育與步道整治,朝陽社區里長李順義也代表居民致詞感謝,林業保育署並於會後帶領步道生態觀察,遠眺朝陽漁港風光、聆聽人與自然和諧之聲。



茶籽堂與朝陽步道併行茁壯於今年迎來20週年,朝陽步道今(2024)年適逢啟用20週年,與茶籽堂一同在社區裡同齡成長。趙文豪表示,朝陽步道認養是茶籽堂在大南澳的新里程碑,這條「社區裡的自然步道」讓遠端辦公的數位游牧工作者擁有了打開門即可走入的山海療癒體驗,提供自然和諧與遠端工作同時擁有的美好想像。展望下個二十年,期盼號召更多人潮回流朝陽社區,一起成為永續生態系的一份子,串聯群的力量推動地方創生。



茶籽堂慶 20 週年認養朝陽步道,盼成台灣數位游牧第一站

▲ 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右)與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長蕭崇仁在新的入口意象前完成認養簽署儀式,公私合力推動生態保育與步道整治。(圖/ 茶籽堂提供)



朝陽步道位於南澳朝陽社區內,全長2.2公里、步行全程約1.5小時,屬於難度1的入門級步道,不僅五色鳥、大冠鷲等蟲鳴鳥叫隨季節變換,迎太平洋而來的海浪聲、加上時不時經過南澳車站的火車聲,讓朝陽步道具備山海人三聲道,不僅如此,在下午時間甚至有機會聽到來自漁港熱鬧搶魚聲。



朝陽步道與當地社區的緊密連結,過去曾是居民經濟活動的交通要道,如今則是登山、觀光和自然教育的理想場所。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長蕭崇仁表示,與茶籽堂的結合是一個「美妙的偶然」,我們都很喜歡南澳這個地方,右邊可以看到太平洋美景,左邊就看到中央山脈,因為茶籽堂決定深耕南澳,讓林業保育署也盡全力推動,促成合作,南澳百年來仍維持山海同在的美麗景色,未來也會繼續深耕,希望能成為全國民眾最喜歡的山海療癒步道;朝陽社區里長李順義也表示,步道帶著很多的遊客來到朝陽社區,讓走步道成為一個休憩運動,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知道朝陽步道,帶大家「走出健康」。



茶籽堂步道認養工作將以淨山與環境教育活動為開端,未來將導入公民科學家的理念,規劃更多元的體驗行程,讓所有前往步道的遊客都能感受到朝陽步道兼有人聲、海浪聲、樹梢聲景,特色獨具的山海療癒。趙文豪表示,「土地提供了山海,而茶籽堂則與朝陽社區共同布置食、住、行、娛樂與療癒」,自2016年朝陽社區復興計畫推動以來,茶籽堂攜手社區發展協會陸續推動社區品牌、空間美學改造、漁港公園三期工程的整治;設立首間土地概念店、落成「浪速計劃Naniwa House 1」共享辦公空間,推動「里海生活計畫」等。認養朝陽步道成為茶籽堂完整土地山海療癒、吸引數位遊牧工作者的關鍵拼圖。



疫情後,異地辦公的模式日漸普及、數位游牧工作者快速成長,這群人只要帶著筆記型電腦即可上班,打破工作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工作的同時也不斷在遊歷各地的風土民情與生活體驗。朝陽社區推動「數位游牧社區」便是期盼吸引數位遊牧者藉由異地辦公在朝陽停留更久時間,未來成為推動社區復興另一股力量。



茶籽堂在大南澳地區自2016年契作至今,已有超過17公頃的苦茶園,今年8月正式成立油茶產銷班第一班。朝陽也是實踐苦茶籽全運用的示範性場域,隨著10月迎來苦茶園結籽季節,來到朝陽停留的民眾有機會一同感受採果的豐收樂趣,茶籽堂也同步推出首份為數位游牧工作者整理的「朝陽早秋一日散策」,分享朝陽社區24小時的美好。



茶籽堂慶 20 週年認養朝陽步道,盼成台灣數位游牧第一站

▲ 朝陽步道與朝陽社區緊鄰相連,最遠的入口處為社區出發5分鐘即抵達,輕鬆享受山海療癒。(圖/ 茶籽堂提供)



隨著時序入秋,清晨天還未亮,踏上朝陽步道,看到自太平洋冉冉升起的日出,就能心神領會這片土地的名字;接著到販售當地農土產的朝陽小舖,喝一杯新鮮現磨的豆漿早餐,挑選當季當令蔬菜,接著回到浪速計畫開始工作。



中午就到朝陽客來香餐廳,享用美味的現流海產料理,接著回到辦公桌繼續下午的客戶會議;傍晚前往茶籽堂里海門市借台時尚單車,前往海邊的漁港公園聽太平洋的海浪聲。



傍晚時刻絕對不能錯過朝陽漁港知名的搶魚活動!經過夏季休捕,在雙十節後盛大回歸,除煙仔虎、正鰹,還有肥美鯖魚和鬼頭刀。回到「浪速計劃」和漁獲一同煮一桌山珍海味,晚上工作或無所事事隨意,就能香甜入眠。茶籽堂本次認養朝陽步道、以及「朝陽早秋一日散策」同步發佈,期盼在經年累月、一步一腳印的投入與群力,茶籽堂繼續陪伴朝陽社區,一同進入下個20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