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館〝請說國語?!〞特展 看見母語保存和語言平權的重要價值
報新聞/編輯部
臺灣從日治時期至1987年解嚴前,語言發展受到教育、政策、法規等的多重管控,讓母語的保存及發展受到極大的挑戰。國家人權博物館23日起推出《〝請說國語?!〞戰後語言政策與人權議題》特展,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展出至明(2025)年8月31日。利用場景及影像敘事的力量,喚起大家對於母語保存重要性的認知,讓沒有經歷「國語政策」時期的青年學子,瞭解本土語言的傳承危機,具體實踐語言平權。
昨(23)日開幕典禮,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李福鐘、計畫共同主持人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徐國明;臺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潘信行、陳文成基金會執行長張龍僑;政治受難者前輩洪武雄、陳欽生、伍國首、劉秀明、高金郎等;政治受難者家屬歐陽煇美、涂貴美、何穎紅等人出席,並有手語老師丁立芬、林中鵬和手譯員李俊樂、蕭匡宇,以及15位聾人團體成員特別與會。
典禮上,臺灣唸歌歌仔先周定邦以唸歌表演,講述臺灣過去在日治時期及威權統治時期兩次國語運動政策對於本土語言文化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出身自屏東瑪家部落、為排灣族代表性歌謠創作者丹耐夫‧正若則分享國語政策對於原住民族群文化的傳承所造成的危機,並以鼻笛吹奏帶來排灣族最深層的祝福,期許大家憶起自身的語言文化傳統,為活化傳統而努力。
調查研究團隊代表徐國明博士致詞時表示,過去的語言政策透過控制日常語言的文化作為,樹立國語的權威性,打壓其他族群的語言,影響今日世代之間語言傳承的問題。徐博士指出,戰後迄今幾個重大歷史事件,例如二二八事件、戒嚴令的頒布,都會影響政府的政策;回顧語言政策,等於回顧臺灣的歷史。
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則以自己與夫人周清玉在彰化經營臺語文創意園區為例,強調母語復振的重要性。姚資政並分享過去擔任律師時遭遇的經驗,曾有被告以「刣」表示他用刀子割傷被害者後就逃跑,但因對彼此母語的不熟悉,被法官理解為帶有蓄意殺人意涵的「殺」,而以殺人未遂判刑。姚資政認為,社會不應禁止任何人說自己的母語。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表示,過往的國語政策造成臺灣語言文化的流失及失去自我的主體性。語言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建立族群認同的重要途徑。洪館長期許社會各界必須積極保存復振母語、方言,讓語言所承載的不同族群的生命故事、歷史記憶與生活智慧,能更精采、韌性、有生命力的永續傳承下去。
本次特展聚焦臺灣語言政策的歷史演變,揭示「國語運動」對民眾生活及語言文化的深遠影響。展覽探討從日本殖民統治(1895–1945)推行日語的皇民化運動,到戰後威權統治(1945–1992)下國民政府的獨尊「國語」,政府在兩次的「國語運動」中,如何透過教育、政策、法規等手段,壓抑方言的發展,並以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為例,呈現語言政策對個人與族群的壓迫,反思母語的消逝與傳承危機。
展覽分為六大單元,橫跨日治時期的日語推行、戰後「國語」政策的獨尊,以及當代推動多元國家語言保存與傳承的努力,涵蓋「日治時期國語運動」、「在學校說國語,學ㄅㄆㄇㄈ」、「受到語言政策壓迫的白恐政治受難者」、「『母語』被禁的日常」、「我的語言日常」、「社會運動帶動母語保存文化」及「大家一起保護母語」等豐富的內容。透過場景重現、實體文物及影音互動體驗等生動有趣的展示手法,引發民眾共鳴,深化全民語言多樣性意識,落實多元化的國家語言保存、發展與應用。
人權館表示,希望透過本展讓民眾深刻體會「國語」政策對不同族群母語的壓迫,並了解母語在政策影響下逐漸消逝及面臨傳承危機的過程。期望觀眾能回顧語言政策發展的歷史脈絡,共同思考語言文化保存的未來。
【請說國語?!戰後語言政策與人權議題特展】
時間:2024年12月23日至2025年8月31日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兵舍五展場
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https://www.nhrm.gov.tw/
The post 人權館〝請說國語?!〞特展 看見母語保存和語言平權的重要價值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最新生活新聞
-
-
金門磅秤抽查幫把關 傳統市場安心買
(5 小時前) -
榮服感謝福氣家族公益協會送暖 嘉惠宜蘭榮民眷
(6 小時前) -
金門歷史民俗博館慶祝14週年:慈悲和平-展望活的博物館島
(6 小時前) -
雲林榮家春節前夕揮毫 現場喜氣洋洋添好氛圍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