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費高漲 你買的醫療險保險已不夠用!
財訊雙週刊
近年來醫藥費陸續調漲,但許多保戶發現,醫療險給付卻縮水了,尤其是癌症患者,即使繳納多年保費,仍無法應付愈來愈昂貴的醫療開銷,讓許多保戶感嘆保障不足。保單到底該怎麼買?現在如何加保?最新一期《財訊》製作「你的保險,保險嗎?」專題,解析健康險的變化與爭議面向,同時透過達人帶路,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提出保險配置的建議。其中一項重要的建議是,「事前先健檢」一定會比「事後用保險」更值得投資。
中山附醫放射腫瘤科醫師周英香在接受《財訊》採訪時指出,醫療科技進步,費用水漲船高,但健保限縮給付、自費項目增加。她坦言,癌症治療真的非常昂貴,新興的標靶藥物、免疫細胞療法都所費不貲;就算有健保給付,加上琳瑯滿目的自費選項,一個月十幾、二十萬元費用絕對跑不掉,因此她會盡量依病友的經濟能力與保險準備來規畫療程。
屏東醫院腫瘤科醫師柯亞倫也指出,癌症治療傳統的化療一個月要花幾千到幾萬元不等,若是精準治療所指涉的標靶藥物,每個月藥費上看十萬元,而細胞治療,則幾乎所有療程都會超過百萬元。健康險的理賠已完全不足以支應重大疾病的醫療開銷。不少癌友發現,在癌症治療門診化後,不但以前買的住院日額型醫療險用不上,實支實付也只能請領到十萬到二十萬元,讓他們保費繳了十幾年,空有滿手保單,罹病確診的關鍵時刻卻還是不夠。
《財訊》報導指出,健保署為了撙節開支,2023年起嚴查醫院短期住院,結果發現有不少癌友為了籌措醫療費用,雖然化療、放射線治療等只要門診就能處理,不須住院,還是拜託醫師開立二天一夜的住院證明,以利請領住院實支實付理賠。不過,保險公司也認為此屬「非必要醫療」,因而予以刪減,甚至不予理賠。
也因此,即使防疫險之亂高峰已過,2024年前十月年保險申訴案件數比2022年大增58%。根
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統計,爭議前三大類型為「理賠金額認定」、「必要醫療」、「承保範圍」,顯示現行保險商品和保戶實際需求之間,落差愈來愈大。
《財訊》報導指出,保險公司因2026年接軌國際會計準則,財務壓力巨大,也亟欲調整負債高的商品結構,迫使金管會針對健康險進行大改革。往後投保的新實支實付險,只能一張正本理賠,副本理賠走入歷史,且理賠總金額不能超過當次醫療總支出。其他如失能險、分紅保單,以及旅行平安險的保障也縮水。若保戶不服,到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訴,依保險公司意見辦理的比率卻愈來愈高。種種限制與變化讓愈來愈多保戶深刻有感:「我的保險不保險了!」
曾經最愛買保險的台灣人,一旦保險不夠保險了,又該怎麼因應?《財訊》報導指出,一個人能享受到的醫療保險服務與經濟能力成正相關,因此除了及早做足基礎保障之外,也要隨時重新檢視保險規畫。
周英香坦言,其實癌症治療最關鍵的還是早期診斷,除了胰臟癌等這類病因尚未完全掌握的癌症之外,只要早期發現,絕大多數的保險和健保都能覆蓋,所以定期健檢非常值得投資。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730期】
The post 醫藥費高漲 你買的醫療險保險已不夠用!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最新生活新聞
-
-
新北:新月橋震損修復 1/25起開放通行
(23 分鐘前) -
國道尖峰初一至初五 估初三初四竹苗北向塞至凌晨
(31 分鐘前) -
鳳梨纖維零廢棄 永續利用創多贏 雲林首座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計畫啟動
(35 分鐘前) -
春節出行 三重國道客運站旁1/24起增機車臨停區
(3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