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焦慮到堅定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時刻
文章授權/名日文化 文/覺察學派-轉化幸福教練Eva
怕前兩天,幫一家外商台灣公司完成了一場兩整天的心理健康急救(MHFA)課程。這次課程準備的過程與教學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心理健康推廣的重要性,也重新看見自己走過的路。
回想準備課程時,我內心其實有些焦慮,擔心自己能否完整地講解心理疾病的成因、症狀,以及作為急救員,我們該如何陪伴與支持受困於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但在準備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這不僅是一場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經驗的交流。
心理健康議題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問題並不是少數人的困擾。根據數據,全球每 12 個人中就有 1 人受到心理疾病的影響。在台灣,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30 到 45 歲的人群中,每 4 人就有 1 人經歷相關問題。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心理疾病並不是少數現象,而是一個值得被正視的普遍議題。
課堂上,我強調了一件事:心理疾病的發生,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腦神經功能的失調,而不是所謂的「想太多」或「太脆弱」。這樣的科學知識能幫助我們消除對心理疾病的誤解,讓更多人願意接納這些挑戰,也願意尋求協助。
以自身經歷坦誠分享
身為講師,這次我選擇坦誠地分享自己的經歷。我告訴學員,其實我自己也是一個焦慮和憂鬱體質的人。
還記得學生時期,我經常感覺自己被情緒吞噬,很容易因為事件而憂鬱,因為擔心而焦慮。當時我並不明白為何會常常不舒服那麼久,只能靠自己摸索走出來。
在學習心理健康急救講師認證(MHFA)的過程中,我需要吸收非常多有關心理疾病的知識,才知道一個讓我驚訝的研究:原來一個人第一次心理疾病發作的時間點通常是青春期及成年早期。對照自己的生命歷程,我才驚覺,原來在學生時代,我就已經出現這樣的現象了。這個驚訝的發現也讓學員們感到意外。
我的人生試過很多方法想讓自己好一點:練習氣功、參與宗教活動、學習和運動、與朋友傾訴,看過身心科也找過心理諮商師求助。狀況總是反反覆覆,只要有重大事件發生就會陷入低潮,經過好久才能平復。
後來,我試著尋找讓自己快樂的興趣、專注於日常生活的小確幸,嘗試和自己對話,還有避免過多的社交,這些也是幫助我走出低潮的重要關鍵。更重要的是,這幾年透過學習心理學與教練技巧,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緒運作,並練習運用正念冥想、感恩日記和運動,以及坦承自己的感受來提升情緒穩定度。因此,我才能很有底氣地和大家分享:腦神經重塑的確是可以改變的。
這次的課堂上,因為分享了這段經歷,令我意外的是,學員們對我的故事感到好奇,紛紛提問:“當時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你是怎麼走出來的?”、“心理諮商需要多久?有什麼效果?”這些問題不僅讓課堂氣氛更加真實,也讓大家更能理解心理疾病背後的真相。
經驗的交流與彼此陪伴
我發現,當我坦誠分享自己的故事時,學員也更願意敞開心扉,分享自己或家人的經歷。有一位學員談到他家人思覺失調的情形,也有另外一位學員分享朋友的困擾。這些經驗提醒我們,對心理疾病的理解與支持,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在課堂中,我們多次演練許多實用的心理急救技巧。這個急救過程是有一定步驟的。另外,在面對有心理健康困擾的人時,千萬不要說「想太多了」這種沒有幫助的話,而是試著成為一個有耐心的傾聽者,並鼓勵對方尋求專業協助。找到適合的心理醫生或諮商師,是他們邁向康復的關鍵一步。
心理健康是希望的開始
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同:「越快樂的人越容易成功,而不是越成功的人越快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為自己的快樂負責,找到那些讓我們感到充實與安心的事情,無論是興趣、陪伴,還是與他人的連結。
透過這次的課程,我不僅學到了更多專業知識,也更加堅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希望未來能讓更多人了解,心理疾病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有足夠的理解與支持,就一定能幫助身邊的人走出困境,找到生命中的光亮。
所以,心理健康不只是個人的責任,而是全社會共同的課題。每一次的陪伴與支持,都是我們彼此傳遞希望的一種方式。希望有一天,心理健康的知識與資源能夠像陽光一樣,普照每個需要的人。
這是我的心得,也是一份對未來的期許。希望這樣的分享能讓更多人找到共鳴,並願意成為改變的一部分。
關於作者:覺察學派-轉化幸福教練Eva
更多心理健康相關活動與課程可上「名日文化」社群
The post 從焦慮到堅定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時刻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最新生活新聞
-
史書華不滿父遭肉搜!他2年前「公審道歉老父」被挖 網酸:迴力鏢來了
(15 分鐘前) -
嘉義水上親子一日遊 探索星空奧秘、品味咖啡與美食
(15 分鐘前) -
嘉義縣衛生局抽驗元宵應景食品全數合格
(15 分鐘前) -
縱容乘客爛醉、抽菸...「警報狂響」還繼續飛?虎航挨轟急回應
(26 分鐘前) -
陳其邁:客家文化相關預算遭刪 盼立院重新審查
(4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