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為主、創電為輔 工研院攜手聚賢研發打造全新綠電經濟模式
【民眾網方健龍綜合報導】因應極端氣候,全球以訂定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工研院攜手廠務系統整合服務商聚賢研發,於臺南沙崙綠能示範場域,以臺灣亞熱帶高溫氣候為基礎,依據不同階段進程共同打造太陽能模組溫室,並以啤酒花為載體進行場域驗證。藉由試驗場域模擬極端氣候下,作物在新型態溫室內的創新栽培與應用。例如以二氧化碳作為催化生長的科學驗證、智慧電網控制系統的運用,及以低碳運作達成自供電溫室管理的系統,期望透過研究與驗證,找出農場自行供電的可行性,探索並打造出全新綠電經濟模式。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表示,為因應全球面對氣候變遷造成的挑戰,企業應用低碳或綠色能源,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成為重要的趨勢。以德國為例,啤酒花農場與太陽能業者合作,運用光電板為需要涼爽生長環境的啤酒花遮陽,同時啤酒花亦可依靠光電板支架攀藤生長,形成了新型態的農電共生模式,發電量可以同時供應農場及附近住戶的用電。團隊參考了國外成功經驗,與聚賢研發打造農業伴生創電沙盒驗證場域,第一階段以溫室進行啤酒花的生產試驗,進行生產為主、創電為輔的商業模式可行性評估。
李士畦進一步指出,以高經濟作物搭配育苗碳匯計算方法的驗證過程。擁有科學化數據是支持農業綠色生產量化效益的最好展現方式,可以提供農民未來在選擇作物、溫室管理系統方面,擁有實質的科學數據來協助應用判斷。沙盒驗證場域在下階段將導入鈣鈦礦新型太陽能發電技術,透過其高效率、低成本特性來優化自供電溫室、農場的商業模式,除了提升科技農業競爭力,也盼成為農業淨零轉型的範本。
工研院攜手聚賢研發打造的農業伴生創電模式與沙盒驗證場域,期待能為臺灣農業生產提供不同的創新思路與解方,進一步為實現綠能創電並強化農業應對氣候變遷的韌性奠定基礎。
工研院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研發方向。於永續環境領域,也將持續推動農工跨域並整合低碳生產技術,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科技農業跨領域產業生態系,協助國家實現環境友善與韌性生產的永續農業發展目標。
![農業為主、創電為輔 工研院攜手聚賢研發打造全新綠電經濟模式](https://news.pchome.com.tw/newsdata/living/mypeople/20241106/73089564583373219009.jpg)
![農業為主、創電為輔 工研院攜手聚賢研發打造全新綠電經濟模式](https://news.pchome.com.tw/newsdata/living/mypeople/20241106/73089564583373219009_1.jpg)
最新生活新聞
-
-
墾丁滷味店又爆多收宰客?粉腸「秤2次」超收 老闆:系統不良手抖按錯
(42 分鐘前) -
台中市犬貓狂犬病疫苗巡迴接種 3、4月18場次免費接種
(43 分鐘前) -
超人力霸王雅克與SUNRISEPOP ANI-FEST期間限定店高雄夢時代登場!
(44 分鐘前) -
柯文哲父親柯承發病逝 牌位移置竹市私人會館
(4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