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9° )
氣象
2025-04-28 | 民眾網

一碗米干帶來的產業革命 桃園龍岡米干節 讓龍岡街區煥發經濟新生機

一碗米干帶來的產業革命 桃園龍岡米干節 讓龍岡街區煥發經濟新生機
▲穿著傳統服飾的舞者,手捧簸箕飯繞場進行,為長街宴揭開序幕,展現龍岡米干節濃厚的異域風情與文化魅力。(圖/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米干不是只有在四月才熱鬧,現在我們平常也忙得不可開交!」忠貞市場的米干老闆娘笑著說。2025年龍岡米干節落幕,但留下的,卻不只是音樂與火光的餘溫,而是一股持續蔓延的地方經濟熱潮。


從街角小店到文創品牌、從接駁路線到旅宿產業,米干節這場以文化為核心的觀光活動,正悄悄改變整座城市的產業節奏。這不只是一場節慶,更是一場地方經濟升級的實驗。



一碗米干帶來的產業革命 桃園龍岡米干節 讓龍岡街區煥發經濟新生機
▲龍岡米干節人氣爆棚,長街宴場場爆滿,賓客齊聚一堂,品味滇緬料理、共享異域美食饗宴,感受節慶城市的熱情與活力。(圖/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龍岡商圈變身熱點,文化節慶點燃街區經濟


根據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統計,今年米干節期間吸引超過15萬人次參與,忠貞新村文化園區、美食市集、長街宴場場爆滿,帶動周邊超過60家米干老店生意翻倍。長街宴三場次共264桌在24小時內完售,更有遊客特地包車、訂房,只為搶一口「有溫度的米干」。


不少在地攤商表示:「這幾年觀光型消費者越來越多,不只吃米干,還會買我們手工做的涼拌茶葉、雲南辣醬,甚至來問我們有沒有賣傣族服飾。」商圈從傳統的餐飲聚落,開始出現創意小物、文化商品、特色導覽,讓龍岡的經濟活動有了全新的樣貌。


文化就是行銷力,帶來的是多元族群的消費結構


與以往不同的是,米干節的觀光族群已不再侷限於在地居民。活動期間,除了北中南國內旅客,更有來自美國、緬甸、泰國、澳洲等地的國際訪客參與,也吸引許多新住民與第二代返鄉尋根,帶來多元化的消費動能。


而活動期間推出的「入住桃園好棧送米干節提袋」及文化小旅行,也帶動了旅宿、文創商品與伴手禮的消費鏈,形成從吃、住、買到體驗的完整觀光動線。



一碗米干帶來的產業革命 桃園龍岡米干節 讓龍岡街區煥發經濟新生機
▲忠貞市場在米干節期間人潮湧現,手工米干、雲南辣醬與特色小吃熱銷,地方攤商生意翻倍,見證街區經濟的活絡新貌。(圖/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市集、美食、導覽全串連,龍岡變成一座「可逛可住可記得」的節慶城市


今年米干節首次與忠貞市場改建後的新空間結合,不僅市集擴增,更結合導覽、表演與DIY互動,打造「文化感五感體驗」。特別規劃踩點遊程與地圖設計,將中山路、貿東路、龍平路等米干店分布轉為食旅路線,遊客不再只是人潮,而是願意「留下來」的旅人。


媒體面也精準佈局:無論是YouTube美食頻道合作、社群KOL體驗開箱、還是國內外主流新聞的文化專題報導,全面擴大米干節的可見度,讓「龍岡米干節」成為具辨識度的觀光品牌,不只是活動,更是一種記憶符號。



一碗米干帶來的產業革命 桃園龍岡米干節 讓龍岡街區煥發經濟新生機
▲旅客踩點龍岡忠貞地標「國旗屋」,在飛揚的旗海中感受眷村文化,串聯米干節小旅行,留下難忘記憶。(圖/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地方創生不止節慶熱度,更是一種全年經營的可能


米干節的成功,也將開始思考下一步——這樣的文化觀光經濟,能否成為全年可營運的模式?


目前已有將以「米干」為核心設計的食旅體驗營隊、飲食職人分享課程,一位參與文化週導覽的年輕講師說:「文化如果只有一年一次,就是表演;如果能變成生活的一部分,那才是真的活下來。」


一碗米干,能帶來什麼?


它可以是回憶的滋味,是文化的載體,也可以是地方經濟轉型的引擎。當節慶不只是慶典,而是城市的敘事語言,桃園龍岡米干節已經不只是龍岡的活動,而是台灣地方創生的一張亮眼名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