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歌舞傳遞文化力量 台灣之夜震撼莫斯科

【民眾新聞葉柏成綜合報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日迴盪來自台灣的原住民音樂聲響!泰雅族口簧琴、勇士舞,以及杵音文化藝術團阿美族多聲部歌謠,首度於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拉赫曼尼諾夫音樂廳登場,這是台灣南島語族文化首度跨越北緯55度,首度前進俄羅斯莫斯科,開創國際交流的歷史意義。
第19屆「聚友」國際音樂節於8月24日晚間舉辦「台灣之夜—原住民文化音樂祭」,演出座無虛席。來自當地政商、學界與僑界的觀眾逾200人,報以如雷掌聲。音樂跨越語言與文化隔閡,現場氣氛熱烈,許多觀眾隨歌聲而舞,甚至感動落淚。

音樂跨國傳遞 以文化紀念蔣經國訪俄百年
此次「台灣之夜」是台灣藝術團首次受邀至俄羅斯音樂重鎮演出,別具意義。策展團隊表示,此舉同時也紀念已故總統蔣經國留俄100週年。總策劃、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楊孟哲說:「能在舉世聞名的音樂殿堂演出,象徵台灣文化軟實力邁出重要一步。我們要讓世界聽見台灣。」
楊孟哲指出,籌辦過程雖受疫情、戰爭氛圍與國際局勢挑戰,但仍堅持以音樂代替政治語言,傳遞和解、理解與交流的訊息。
樂舞原汁原味 阿美與泰雅青年展現部落智慧
演出由杵音文化藝術團總監郭子雄主持傳統祈福儀式揭幕,隨後團員吟唱阿美族「macacadaay複音」聚會所歌、小米除草歌與戀歌,歌聲如山谷迴響,展現部落智慧與生活哲理。
宜蘭泰雅族青年 Yawi‧Hayung 以口簧琴與古調訴說族群遷徙歷程,並以勇士舞曲掀起全場高潮。他受訪時說:「我們希望透過歌聲與織紋連結祖靈,喚起族群認同。」
此外,來自南澳鄉的 Rgayung 青年文化傳承團隊,也帶來古調吟唱與口簧琴演奏,將族群的精神力量傳遞給異地觀眾。

異鄉台聲引淚光 僑胞共鳴鄉愁
旅俄青年曾紹洋(Rafael Tseng)則以鋼琴演奏「天黑黑」、「四季紅」、「思慕的人」向已故父親致敬。熟悉的旋律令不少僑胞熱淚盈眶,一位觀眾哽咽說:「已經很久沒有聽到來自台灣的聲音了。」
執行長、賽德克族的前南澳鄉蓬萊國小校長王麗萍,並與團員合唱〈我們都是一家人〉與〈梅花〉,歌聲觸動在場僑胞心弦。幾位旅居俄國多年的台僑聽到熟悉的「梅花」歌曲,眼眶泛紅。她表示,音樂是彼此理解的橋梁,「能透過樂舞交流,感受彼此文化,是難得的緣分。」

莫斯科共鳴 紅場快閃掀高潮
除了正式晚會,團隊還在克里姆林宮旁紅場舉辦快閃演出。阿美族與泰雅族的原民服飾與樂舞吸引遊客駐足,層次豐富的音樂結構與多聲部合唱,更展現大自然與人文融合的美妙聲音。
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國際部主任卡拉蒂吉娜•瑪格麗塔(Karatygina Margarita Ivanovi)致詞時表示,台灣原住民音樂的多聲部合唱與舞蹈節奏具有極高文化價值,「能與世界音樂對話,也讓俄國學生對台灣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台俄交流開新頁 音樂跨越政治藩籬
駐俄羅斯代表羅靜如致詞指出,台灣原住民音樂根植島嶼生活,展現文化獨特性。「音樂與舞蹈是連結各國人民的橋梁,這場演出讓世界聽見台灣,也為台俄文化交流帶來新的契機。」
俄羅斯台灣友好協會會長齊緬科夫(Alexsandr Zimenkov)也說,原住民樂舞展現台灣的多元與活力,進一步增進俄羅斯社會對台灣的了解與友誼。
總策劃楊孟哲強調,「台灣之夜」不僅讓原民樂音迴盪莫斯科,更透過紅場快閃、學術研討會等多面向交流,呈現台灣傳統智慧與古調保存價值,「這是台灣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展現,也是跨越語言與邊界的交流。」
最新生活新聞
-
花蓮秋祭國殤大典 緬懷先烈愛國情操
(24 分鐘前) -
台鐵花蓮站新卸任站長交接 縣長徐榛蔚等多人見證祝福
(27 分鐘前) -
企業實施減班休息及通報,勞工可獲雙重補貼
(36 分鐘前) -
當歐洲乳香遇上台灣職人 一場跨越國界的味覺交流
(39 分鐘前) -
竹縣義民創藝展登場 12校彩繪神豬作品傳承文化
(4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