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6° / 25° )
氣象
2023-12-02 | 台灣好報

故鄉的冬天(外一篇)/梁征

梁征

兒時的冬天,我住在小鎮老家的平房裏。當瑟瑟的寒風刮過村莊,枯黃的樹葉早已被一掃而光,只剩下那光禿禿的枝幹,我們就知道寒冬來臨了。那時的冬天很冷,晚上要蓋兩床厚棉被。棉被是白天裏曬過的,有著陽光的味道,以至於現在,我很喜歡秋冬,在晴朗的日子裏,我喜歡把棉被、枕頭等全都抱到陽臺上晾曬,陽光讓我感受生活是溫暖的,充滿了喜悅。

兒時,路上的行人穿上了厚棉襖,帶上了手套,孩子們的小臉兒被凍得通紅通紅的,人們聊天中,嘴裏也呵出一團團的白氣兒。下班的人們步履匆忙,只為早點回到溫暖的家。

在小雪前,沉寂的村莊開始熱鬧起來了,家家戶戶開始去地裏收白菜。“白菜是個寶,賽過靈芝草”,這是我聽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白菜通過處理後,一個冬天都不會壞掉。那時的蔬菜並不豐富,白菜是餐桌上的常客。我最喜歡吃母親做的白菜燉豆腐了,母親首先把豆腐洗淨後切成塊,抓一小把粉條泡軟,鍋內加油燒熱後,再放入蒜片炒香,加點水,隨後放入白菜、豆腐和粉條,蓋上鍋蓋。一家人便圍坐在火爐旁閒聊,不一會兒,熱氣騰騰,鍋裏咕嘟咕嘟冒著泡,豆腐跳動著,白菜和粉條都快爛了,我早已是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先撈上一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那味道十分爽口。

在冬天,我最喜歡冬至了,因為“冬至到,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一天,太陽早早地落下地平線,夜幕很快降臨了村莊。冬至之於村裏人,不只是一個節氣,更是一個節日。“冬至大如年”,於是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吃。我最喜歡吃母親包的餃子。家裏人一早就開始忙活兒起來了,擇菜、洗菜、切菜、和麵、調餡兒、擀皮、包餃子。母親調的餡兒香,包的餃子皮薄餡兒大,對於早就吃膩了白菜的我而言,餃子煮好了一出鍋,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到嘴裏,鮮香滿溢、濃郁不膩、鹹淡適中、爽滑可口。飽餐一頓餃子後,再喝一碗餃子湯,頓時感覺吃下去的餃子像被化解了,肚子也不太脹了,熱乎乎的餃子湯滲入至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暖到了心坎兒上,真是爽快極了!

雖然故鄉的冬天很冷,但每每吃到母親做的白菜燉豆腐和餃子,我卻享受到了最愉快、暖暖的冬季,心裏卻總是熱呼呼的。

◆守護心中的信仰
——觀《重慶 • 1949》有感
近日,我在重慶1949大劇院欣賞了一場大型歌劇《重慶 • 1949》,該劇以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為歷史背景,分為七個章節演出,多場景、多維度、多主線呈現出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讓我接受了一次紅色文化的精神洗禮和思想昇華。

故事以重慶解放前夕為背景,以磁器口為中心,利用多條主線同步演繹:林家三兄弟在各自理想和信仰面前作出的不同抉擇,以金秀為代表的關押在監獄的共產黨人,為營救獄中同志、保護重慶重要設施的代表,還有獄中倖存的孩子,這幾條主線並行交織,共同構築了整部劇恢弘的歷史畫卷,將重慶解放當日發生的事情完美重現,展現了先烈們選擇堅守信仰、不惜犧牲的目的和對未來的希望,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般的再一次重溫了這段紅色歷史。

在演出中,舞臺設計融合了眾多元素,煙霧、燈光、威亞、舞美與歌聲的配合銜接自然,吊腳樓、碼頭、石階、牌坊、巨輪揚帆、監獄崗哨和鐵牢等實景再現,栩栩如生。觀眾仿佛置身在一個永不停歇的鐘錶盤上,在重慶吊腳樓、磁器口碼頭、監獄崗哨、鐵牢等場景中,演員們時而穿過狹窄的街巷,時而面對洶湧的嘉陵江,時而又與敵人搏鬥。舞臺和觀眾席可以同時360度旋轉,觀眾會隨著舞臺變換位置,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同一時空的不同場景,帶我們穿越到1949年解放前夕的重慶,槍聲就在耳邊響起,透過牢籠甚至可以清晰看見革命者流淌在臉上的鮮血。

每一個場景裏的演員,表演都讓人印象深刻,這些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紅色元素,深深地感染了我。最讓我感到震撼的一幕是:舞臺上,渴望看到新中國成立的共產黨人在黎明前倒下,他們用平靜、堅毅的話語說著“請忘了我們吧,擦幹眼淚,忘了悲痛,向著光明……”,淚水瞬間充盈了我的眼眶。自由,生命,親情,愛情,人性本能嚮往的平凡幸福。英烈們毅然捨棄這份幸福,只為了讓更多人能擁有這份幸福。

該劇讓我上了一堂深刻的黨課,那些具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勇氣,面對強大的敵人和殘酷的現實,能夠保持自己內心的純淨和正義的人,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在生死存亡中的表現和挑戰,也讓我們思考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什麼是真正的信仰。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