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4° )
氣象
2024-01-09 | 台灣好報

家常涼菜的故鄉至味/趙清華

趙清華

大學畢業留在南方,工作,結婚,生子。一轉眼二十多年了。但生於北方,根是那裏的。想家時,最懷念家鄉的味道,也常會拉著家人,去吃東北菜。算是懷念,算是想念。

東北菜中,最有名的有鍋包肉、豬肉燉粉條、尖椒幹豆腐、家常涼菜等。這些我都會輪著點。我會仔細品嘗每一道東北菜的味道,看是否與記憶裏故鄉的滋味相似,尋找味蕾上故鄉的感覺。

當然,不管怎樣輪著點,有一道菜是我每次必點的,那就是家常涼菜。女兒也總會不解地問,我真的不明白你為什麼這麼喜歡吃,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這道菜並不光是一道菜。那是記憶中關於家鄉的一道菜。那是人間來一趟,不能忘記的一道菜。

我幾乎吃遍了我家附近所有東北菜館的家常涼菜。有的粉絲放多了,太綿軟;有的幹豆腐放多了,太涉口;有的黃瓜放少了,不清甜;有的白菜放少了,不脆;有的沒有放肉絲,不香;有的菜種類放少了,色澤不豐富。反正總能讓我找出這樣那樣的缺點。這絕對不是我太挑剔,實在是我記憶裏的那道菜太完美。

做家常涼菜,說來也是簡單,只需要食材的簡單羅列就好。但需要極好的刀工。姥姥、媽媽和親戚家的人都會做這道菜,耳濡目染,我也就看樣學樣地學會了。加之小時候,寒暑假空閒時間多,爸媽工作忙,我也沒少做家務,所以練就了不錯的刀工。所以興致來時,為了尋找記憶中家鄉的味道,我會親自做上一道家常涼菜。

做菜先要備菜,將所有食材全部切成細長的絲。黃瓜、胡蘿蔔要斜著切片,片大且薄,擺放整齊切成細絲;白菜,要將菜葉片成3至4片的薄片,再切絲,這樣切的白菜絲極細;幹豆腐切成方塊,切絲,水煮過,去豆腥味;粉絲,要先泡軟,再煮透;這樣主要的幾種菜,紅、黃、橙、綠、白色澤就非常豐富了。有時候,為了配色,也會切一點木耳絲、紫甘藍絲或洋蔥絲,增加黑、紫兩色,光是色澤的多樣,也能給人帶來視覺的滿足感。

黃瓜的清甜,白菜的爽脆,幹豆腐的勁道,粉絲的軟糯,胡蘿蔔的厚實,外加紫甘藍或洋蔥的清脆,多種口感混合在一起,讓食物碰撞出不同的質感和香氣,齒頰生香。增香的靈魂是大蒜和香菜。當然還有一味增香的絕配,是肉絲。將細長的肉絲在熱鍋冷油裏,用醬油、十三香翻炒出香味兒之後,和著醬油、白醋、香油、糖、鹽、芝麻、花椒,喜歡吃辣的,可以用熱油燙一點紅色的幹辣椒,澆在蒜和香菜之上。再用筷子或手抓拌拌勻,這樣一道色澤五彩多樣,形態纖秀細膩,口感層次豐富、爽脆軟糯,味道酸辣清甜的家常涼菜就拌好了。

這樣多種味道疊加、碰撞起來的感覺,就是記憶裏家鄉的味道。光吃這道菜,營養就非常全面。如果配合肉和魚,還會顯得更加解膩、爽口。

每當吃到這道菜,不光是味蕾上時光的味道,還會讓人回憶起吃菜時所置身的那種場景。一家人除夕夜圍著桌子吃年夜飯,等著姥姥拌好的家常涼菜。又或是媽媽宴請同事、朋友時,總要親手拌上一大盆家常涼菜,萬一菜不夠吃當替補。而每次媽媽在家拌涼菜時,我都會囑咐,多拌點兒,再多拌點兒,還不夠我吃的。

故鄉再遠,穿越地理的時空,也能相逢在記憶的長河。家常涼菜,跟隨著客居異鄉的靈魂,在與舌尖觸碰的那一瞬間,仿佛化成記憶裏那個天使,溫柔地撫平歲月的傷痕,溫暖著遠離故土的那份孤獨。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