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4-03-17 | 台灣好報

舌尖上的清明/夏俊山

夏俊山

早晨,在城內的如意河邊走,聽到有人說:“楊柳起煙了。”

楊柳的“煙”其實柳芽兒,它讓我的思緒片刻間就回到了童年。那時,想吃點好的,春節後,就期盼清明,兒歌曰:“今朝盼,明朝盼,盼來清明有好飯。”清明,要掃墓祭祖,自然得準備“好飯”,此外,還有不少美食。

“楊柳攤餅”是清明時節的美食之一。驚蟄之後,天氣乍暖還寒,我就向大人打聽,離吃楊柳攤餅的清明還有幾天?有時,我會忍不住到河邊楊柳樹下,看它發芽沒有。看到灰褐色的枝條綻出點點鵝黃,就一陣驚喜。

清明節終於到了,晨光中,母親提起竹籃,我蹦蹦跳條地跟著,母親趕也趕不回去。我要看母親采柳葉。母親說,早起采柳葉,是因為提前摘了柳葉,會因為放置時間過長,失去水分而影響口味。還有,並不是所有的柳葉都適合做楊柳攤餅,要選那成年的旱柳樹葉,不能選那種長在溝渠邊的垂柳。清明過後,旱柳葉不再鮮嫩,也不好吃。

河水清清,柳枝彎彎,母親將竹籃支在枝丫間,拉過一條條柳枝,小心地抹著那嫩葉。那剛剛摘下的柳葉芽兒,毛絨絨,帶著露滴,嫩綠嫩綠的,一聞,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等柳葉足夠了,就在小河裡逃洗洗淨。回家後,母親把麵粉調成黏稠的糊狀,再抓一把碎柳葉放進麵糊中攪拌,攪拌均勻後,就倒在燒熱的鍋內,用鏟子快速地攤薄,倒點香油,撒上蔥葉,一會兒,一盤香氣撲鼻的楊柳攤餅就出鍋了,撕下一塊,放進嘴裡,柔軟香酥,真不枉盼了那麼多時日!

清明的美食還有蒿兒團。《詩經.小雅.鹿鳴》有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蒿即蒿萊,是一種野生的青蒿兒。海安有句民諺:“二月二,挑蒿兒,厾餅兒,帶女兒,不帶女兒窮鬼兒。”春節期間,婦女要招待客人,沒有時間回娘家。春分後,又要耕田、播種、鋤草、施肥,農事漸忙。只有二月上旬比較閒暇,因此在農曆二月二(女兒節)接姑娘回來過幾天。這時東風解凍,草木萌芽,河邊、路邊,青蒿初生,翠綠芳香,將它挑回來,洗乾淨,在盆子中搗揉一下,和入事先準備好的糯米粉,再加點白糖和水,做成一個個團子,上蒸籠蒸熟,於是,我們便吃上了散發著熱氣,糯韌綿軟、清香撲鼻的蒿兒團了。

青蒿有解熱、涼血的功能,主治暑熱、陰虛發熱和瘧疾等症,吃起來自然清新,據說,女兒節娘家不招待女兒蒿兒團,女兒不懂得要勤儉持家,就會是“窮鬼兒”。過了清明,青蒿老了,不好吃了。清明吃蒿兒團,我總覺得,這是抓住一年中吃蒿兒團最後機會,不可不珍惜。

除了楊柳攤餅、蒿兒團,清明的美食還有春捲、蜆子、螺螄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春天,鄉間的薺菜很多,這可是做春捲陷兒的好食材。汪曾祺在散文《故鄉的食物》裡就很推崇薺菜,還特地介紹了江南春捲的吃法:“江南人慣用薺菜包春捲,包餛飩,甚佳。”他對薺菜的情有獨鍾可以想見。

在老街菜市場攤頭,我觀察過春捲皮的製作過程。見賣春捲皮師傅將麵粉加些許鹽,和水攪拌,揉成筋道極好的麵團。再手抓這塊麵團,在加熱的平底鍋中一按一揉,一張薄如蟬翼的春捲皮就貼在鍋底,稍加熱,揭起,一張成熟的春捲皮就算製成了。將春捲皮攤放在桌面,放上一小份做好的餡,卷成扁筒狀,兩頭包折,用稀麵糊封口,一個個玲瓏可愛的春捲就完工了。將春捲投入翻滾的油鍋裡,炸成金黃色,那皮薄酥脆、餡軟香熱的春捲就可大飽口福了。圖片

如今,春捲種類不少,葷的以肉絲、蛋皮為主,配以韭菜芽、蒜葉或薺菜、菠菜;素的則用茶幹、香筍、木耳、金針等作餡;薺菜春捲是我喜歡的一種。趁熱咬上一口,就看到淡淡的熱氣從嘴巴升起,薺菜的香味仿佛從田野裡飄來,細細咀嚼,春天會融進你的味蕾裡,那是多麼舒心的感受啊!

俗語說“菜花蜆子清明螺”。菜花開,清明到,此時買來蜆子用清水一煮,一個個小扇子似的蜆殼全都張開了,用手輕輕一抹,白嫩的蜆肉就下來了。撈出來,燒豆腐,炒青菜頭,兌上牛乳般的蜆子湯,那絕對是至味。清明時的螺螄靜養了一個冬季,螺殼裡還沒有孕育小螺螄,入口像鵝肉一樣鮮美,俗語“清明螺,賽肥鵝”即由此而來……

往事歷歷,此情悠悠,清明節到了,清香可口,令人回味無窮的家鄉美食啊,又可以品嘗了!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