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1° / 23° )
氣象
2024-04-20 | 台灣好報

形似日本「和洋折衷建築」 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獲登歷史建築

形似日本「和洋折衷建築」 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獲登歷史建築

【記者 劉芳妃/嘉義市 報導】文資保存刻不容緩!位於舊城區的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為兩層樓的編竹夾泥牆、紅磚建物。去年10月文化局獲報建物屋頂被拆除,隨即啟動暫定古蹟保存機制。其特殊「漢洋折衷」立面非常吸睛,一樓是傳統民居「一條龍」型態,二樓則為洋風建築作法,直接疊加兩種截然不同的建築式樣,與日本北海道函館的「上下和洋折衷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昨日經嘉義市政府文資審議會通過為歷史建築,後續也將依文資法規定,進行相關修復作業程序。

黃敏惠市長指出,今年是嘉義市建城320年,這座小而美且精緻的城市人文薈萃,擁有豐富文化資產,尤其以舊城區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密度相對高,包括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歷史建築紅毛井、東門派出所,以及百年東市場等,如今再添1處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形成有信仰、有商業、有警政的常民生活軌跡,處處充滿濃厚歷史氛圍與文化底蘊。


形似日本「和洋折衷建築」 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獲登歷史建築

文化局盧怡君局長進一步提及,蘭井街76號所在位置不僅屬於舊城區範圍,同時也是文化局大力推動老屋卸妝、舊屋力等計畫的核心場域,像是忠孝路與蘭井街轉角的兩層樓日式街屋,在1920年代曾是共榮館(為旅社名稱),不僅提供旅客住宿,也有宴會席和後花園腹地,可以推想當時此區繁華熱鬧景象。

審議委員說明,蘭井街76號的主體結構,為南方傳統漢人常見「穿鬪式」(穿斗式)木屋架,其軟水式穿鬪架扇,有別於台灣主流破口式作法,意即嘉義曾有「非主流」的匠派在此活動,代表本地匠派源流及匠藝的多樣性。


形似日本「和洋折衷建築」 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獲登歷史建築

另為因應基地空間與屋主使用需求,該宅巧妙展現極其特殊的建築「變體」,如挑高5米大廳,便以供奉祖先和神明,同時又能滿足2樓臥室基本機能,使得空間格局具有農村傳統的「厝屋」,也具街坊「店面」(街屋)特性。

初步調查研究發現,在建築立面部分,一樓保留屬於漢式建築元素,包含鮮明的開間分割、中軸對稱、八卦窗等特色,周遭帶有「額緣」(有線腳的木框)的垂直拉窗、下見板(雨淋板),外腰牆有珍貴的馬約利卡磁磚(俗稱花磚),而頗具特色的是正門入口處上方、木造的山形洋風雨庇,為日式建築元素,其斜撐的曲線優雅,端部做卷螺紋,極為少見;二樓則是洋風建築作法,此種一、二樓截然不同的建築式樣,展現「融合」特質,大膽地直接疊加的方式,與僅見於日本北海道函館的「上下和洋折衷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台灣現存日治時期街屋建築中所罕見,其「漢洋折衷式樣」更為此一建物最獨特之處。


形似日本「和洋折衷建築」 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獲登歷史建築

該建築除與周圍歷史建物共構蘭井街歷史場域,也歷經1906年梅山大地震後,兩期諸羅城內市區改正計畫,甚至幸運躲過1945年美軍空襲,見證一世紀的市街發展歷史。

文化局表示,去年10月31日,蘭井街76號遭雇工拆除屋頂部分鐵皮,當時依據暫定古蹟條件及程序辦法第4條第2項規定,當場逕列為暫定古蹟,並於半年內啟動文資審議作業程序,協助所有權人進行文資保存作為,並委託專家學者進行基礎調查研究。目前本市歷史建築有32處,今再增添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總計33處。未來本局將善加運用新舊融合設計,為整體街區注入更多新活力。

圖:嘉義市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形式「漢洋折衷式樣」,經嘉義市政府文資審議會通過為歷史建築。(照片文化局提供)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