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論》自信臺灣:應對大陸認知作戰的探討/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當前的兩岸局勢中,臺灣不論是政府或是社會,對於大陸認知作戰的擔憂,是日益加劇的。而主要源於臺灣在文化輸出能力上的落後,以及對自身文化開發與展示的不足。這使得臺灣在面對大陸的文化輸入時,顯得格外脆弱不安。
從前的臺灣,曾經是中華文化的代表。可近年來,文化輸出的能力明顯落後於大陸。這種情況,導致臺灣的軟實力對國際影響上處於劣勢,進而擔心大陸的文化輸入,會影響臺灣民眾的認知。其次,臺灣在文化認同與自信方面,存在不足的現象,未能充分發覺並展示其文化特色,導致在文化輸出上缺乏競爭力。最後,大陸利用認知作戰,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等渠道,試圖影響臺灣民眾的認知心態,這種無形的戰爭手段威脅無疑是與日俱增。
對於大陸的認知作戰,其影響層面不只侷限於文化輸出,同時也影響到臺灣的政治環境。這些作戰手段包括利用假訊息、輿論操控和心理戰,試圖在臺灣內部製造民眾的分裂與不信任。例如,通過X、IG、臉書、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散佈虛假信息,影響臺灣民眾的政治態度,甚至可能改變選舉結果。而且更可削弱對政府的信任,引發社會動盪,讓臺灣社會局勢產生不穩定的現象。
大陸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攻勢作為,可想而知是善加利用臺灣民主自由的社會環境,加上近年推廣的去中化運動,使得臺灣從中華文化輸出代表,淪落為尚未尋找到自身文化定位,卻又害怕遭到大陸文化反噬的可悲社會。有鑒於此,我們該如何因應大陸如此強力的文化認知呢?
一、強化文化自信與開發。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升文化輸出的能力。例如,支持本土電影(如周處除三害)、音樂、文學等文化產品的創作,並努力推廣至國際。而非以文化創作的名義,哄抬作品價格,將民眾當盤子一樣哄騙,貶低自身文化價值。
二、提升媒體素養與抗衡認知作戰。加強民眾的媒體素養教育,提高對假訊息和認知作戰的辨識能力。透過如事實查核中心等多元媒體平臺,提供準確的信息,消除社會疑慮。
三、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政府應鼓勵並贊助文化創作者們,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與其他國家合作,推廣臺灣的文化特色,並且避免作品抄襲,以增強在國際舞臺的活躍度。
四、利用大陸的認知作戰策略。學習並反向利用大陸的認知作戰策略,將其應用於臺灣的文化輸出。經由前述的社交媒體數位平臺,向大陸民眾展示臺灣的多元文化和民主價值,反客為主,影響對方的認知。
既然有了方向,為了更好地應對大陸的認知作戰,臺灣社會應加強中華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融合教育與推廣。這可藉由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一、教育體系的改革。在教育體系中融入更多中華文化與臺灣本土文化的內容,讓學生從小就了解並認同自己的文化根源,而不是企圖消弭歷史過去。
二、文化活動的推廣。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展覽、講座等,讓民眾有更多機會,接觸和了解中華文化與臺灣本土文化。
三、社區參與。鼓勵社區參與文化活動,通過社區大學和民間團體的合作,推動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四、媒體宣傳。利用媒體平臺,製作和播放有關中華文化與臺灣本土文化的節目,增強民眾的文化認同感。
上述的建議,或多或少能夠提升臺灣的文化輸出能力,還可有效應對大陸的認知作戰威脅,增強臺灣的軟實力與銳實力。
正所謂『規矩規定越多,越是有人會將其打破,這便是人性。』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可流傳至今,是有其道理依據的。所以,臺灣當局與其限制民眾,成天擔心被大陸同化,陷入認知作戰的恐慌中,不如反其道而行,以此反將一軍。如此,臺灣才能在國際上展現出更強的文化自信與影響力。(照片示意圖翻攝畫面)
最新生活新聞
-
-
廢棄紡織品變建材 台科大生獲國際設計獎
(19 分鐘前) -
靈鷲山普仁獎嘉義60名小太陽獲獎 黃敏惠市長親頒獎 感謝普仁獎 讓品德教育發揚光大
(23 分鐘前) -
靈鷲山普仁獎宜蘭頒獎典禮 22位小太陽光熱耀蘭陽
(23 分鐘前) -
竹市355名獨居長輩提前圍爐慶新春 邱臣遠代理市長:落實高虹安市長「老幼共好」理念 祝福長輩歡喜呷百二
(2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