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4-07-27 | 台灣好報

宮女陪伴貴妃逃揚州/俞竹筠

宮女陪伴貴妃逃揚州/俞竹筠

俞竹筠

西元756年六月,叛軍安祿山逼近長安,唐玄宗與楊貴妃等人倉皇出逃。行至100多裏的興平馬嵬坡附近,護駕官兵鼓噪不發,殺死楊國忠,請斬楊玉環。在太監高力士的勸說下,唐玄宗揮淚賜楊玉環三尺百綾自縊。官兵匆匆張望後,即草草葬於馬嵬坡。唐軍收復長安後,玄宗便密令太監遷葬貴妃。據舊《唐書》載:“肌膚已壞,香囊猶存”,但《新唐書》刪去四個關鍵字“肌膚已壞”,僅留 “香囊猶存”。為啥“肌膚已壞”,骨頭不見?僅“香囊猶存”?新舊《唐書》,均未提貴妃遺骸。

千百年來,史家與民間一直對此質疑。白居易《長恨歌》曰:“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懷疑只是“衣冠塚”;《紅樓夢》第51回薛寶琴詩曰:“寂寞指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裳尚有香”,說她去了日本;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更聲稱,自己就是楊貴妃的後裔。

我國著名學者俞平伯、周作人撰文說:楊貴妃輾轉到日本定居。日本學者渡邊龍策在【楊貴妃復活秘史】文中,考證道:楊貴妃逃脫馬嵬坡後,得到唐代舞女和樂師的幫助,輾轉到揚州,後在日本遣唐使團的幫助下,乘船到日本山口久津縣登陸。至今,久津還有【楊貴妃墓】。山口百惠是山口人,故自陳。另據,香港南宮搏先生《楊貴妃外傳》雲:貴妃被縊後仍一息尚存,由貼身內侍和宮女將她救護……

據祖上說,揚州甘泉山唐代“宮女墳”,亦算佐證。

楊貴妃在宮女陪同下,逃亡揚州說,甘泉山一帶歷來就有傳聞。姆媽就聽奶奶說過,我也聽前輩講過:

甘泉山系蜀岡餘脈,那裏從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起,就是龍興之地。隋唐時,更是揚州城繁華鬧市。上世紀70年代,村民曾在路邊拾到漢廣陵王玉璽一枚,報紙上曾登載過。姆媽說,祖上在此,有新墳、老墳各10畝。70多年前,我曾隨姆媽上過墳。老遠就聽見墓園風聲濤濤,古木參天。姆媽指著鄰近的【宮女墳】說:那裏葬的宮女,就是捨身救楊貴妃逃難揚州的宮女。那年我10歲,好奇地聽她講這段地老天荒的故事。

史載:西元618年,隋末農民大起義風起雲湧。隋煬帝楊廣逃到揚州,被其親信宇文化及縊死在江都宮。媽媽說,隋煬帝一死,江都宮“迷樓”裏的宮女,紛紛逃入民間。甘泉山靠近迷樓,不少宮女嫁給鄉人。你奶奶也是甘泉山人,爺爺見她生的標緻,說是隋末宮女後代,娶為“二房”。其實,捨命救楊貴妃的宮女,才是隋末宮女的後人。她從小入宮,隨侍楊貴妃。史載楊貴妃:“貌美,性聰,善歌舞,通音律”,平時,貴妃除陪玄宗吹笛、羯鼓、歌舞外,還教宮女吹拉彈唱,與總管太監及宮女等,相處甚善。

那日事變,楊貴妃並未死,總管太監高力士與宮女密謀,讓宮女替身自縊。為掩人耳目,高力士連唐玄宗亦瞞著。宮女與貴妃易裝,並佩玄宗所贈香囊。由於宮女事先吞了還魂丹,待嘩變官兵匆匆驗屍後,即被太監與內侍救活。下葬的,乃假人填草著貴妃衣物與香囊,宛如貴妃。護駕官兵匆匆驗看,信以為真。後來,宮女與內侍攜金,護貴妃逃至洛陽。途中遇險,內侍與歹徒搏鬥身亡。幸遇宮廷樂師李龜年等一班梨園弟子相救,一路沿大運河南下,輾轉到揚州。

宮女老家靠近蜀崗唐城宮闕,她在司徒廟附近覓一道觀,讓貴妃藏身當道士,吃齋念佛…。不久,宮女不幸染疾身亡,貴妃感其恩,厚葬於甘泉山腳。1945年清明節,日本鬼子張牙舞爪,尚未投降。奶奶和媽媽上墳,均親眼目睹一群日本人手持鮮花,祭拜宮女墳。當時,亦有不少鄉人圍觀。

楊貴妃料理宮女喪事畢,隨日本遣唐使去了日本…。到了日本後,受到天皇孝謙的熱烈歡迎。貴妃盡其所能,將中華傳統技藝、歌舞音樂,悉授之。其中有些曲調,中國失傳,至今日本猶存。不僅如此,楊貴妃足智多謀,還幫孝謙天皇挫敗了一次宮廷政變,深受朝野愛戴。關於楊貴妃從揚州逃往日本一說,至今老揚州仍傳說。現在,還有日本婦女自稱是楊貴妃的後代。無論去馬嵬坡,還是到日本獲町、久津貴妃墓,總喜歡摸摸墓碑、取點泥土,說回去生又白、又俊、又聰明的漂亮孩子。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